- 相關推薦
《居里夫人傳記》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居里夫人傳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居里夫人傳記》讀后感1
假期即將結束,在這個漫長的假期里,我看了很多的書籍,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套《名人傳記》,在這套名人傳記中,描寫居里夫人的那一本令我印象最深刻。
居里夫人是法國著名的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被譽為是“鐳的母親”。 18xx年7月,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元素并命名為釙,同年12月,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新元素鐳,為了得到純凈的釙和鐳,他們在一個破棚子里日以繼夜的工作,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居里夫人的成功不僅在于她那種對工作認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品質,還在于她淡泊名利的高尚節(jié)操,她曾經說過:“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我應該從小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在困難面前不要退縮。在居里夫人年輕的時候,和姐姐同時考上了外國的大學,但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兩人同時念書,居里夫人勇敢的把機會讓給了姐姐,我應該學習居里夫人這種姐妹之間互相忍讓,互相關心的優(yōu)秀品質。我還應該學習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尚節(jié)操,就算成功的做對了一件事,也不要沉醉于成功的快樂與喜悅當中,應該繼續(xù)前進,成就更大的輝煌。
我將永遠記住居里夫人的名言:“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絕不屈服。”
《居里夫人傳記》讀后感2
暑假里,我閱讀了《居里夫人傳記》這本書。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華沙的普通家庭,當時,波蘭正處在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殘酷統(tǒng)治下。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居里夫人不顧社會對女性科學研究者的歧視,仍然堅強的研究鐳和釙,而且把制造鐳的方法公布于眾。她不僅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fā)展,還推動了發(fā)射學在醫(yī)學領域的運用,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因此,居里夫人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沒想到的是,居里夫人根本不在乎榮譽和財富,她甚至把她的獎章給女兒當玩具。
居里夫人對科學研究鍥而不舍的`精神,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我多么渴望像居里夫人一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我從書中也悟出一些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的心情好多天都不能平靜,覺得居里夫人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古語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要從平時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專心聽講,積極、主動、認真、自覺的完成各項作業(yè)。遇到困難時,想想居里夫人頑強進取的一生,告訴自己迎難而上。我要做自己心中的巨人,唯有內心強大,才不懼任何困難!我要跟居里夫人一樣,不怕困難,刻苦努力,勇攀科學高峰,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傳記》讀后感3
居里夫人發(fā)明了釙和鐳,為人類的化學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居里夫人在一八六七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在他一歲時他母親就得了肺結核,在當時是一種很難治的病,結果她母親在他十一歲時也就是1878年去世了,在母親去世不久,居里夫人的大姐素希雅,也患上了肺結核也去世了,居里夫人幼年喪失了兩位親人。這時,居里夫人轉學去了公立學校,在公立學校他受到了沙皇的迫害,只能學習俄語。
終于他在7,8后在24歲時他到了法國巴黎去求學,1893年26歲他考取了物理學學士的位置,27歲時歲時考取了數(shù)學學士的位置,28歲時和皮埃爾·居里結婚,30歲時大女兒出生了,1898年居里夫婦在7月和12月分別發(fā)明了釙和鐳,居里夫人在36歲時和丈夫皮埃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獎,37歲時,居里夫人的第二個女兒出世了,居里夫人在做實驗時聽見了自己的'丈夫生命垂危,立刻放下模具,去醫(yī)院找皮埃爾,去時才得知她丈夫的頭骨已經被馬車壓成16塊,有5塊分別插入大腦和小腦,44歲時他又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世人無不稱贊。
居里夫人在1934年因長期觸摸高輻射的化學物質,患白血病離開了人世,一顆科學巨星就這樣墜落了。
【《居里夫人傳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李嘉誠傳記》讀書筆記06-14
傳記作文300字08-23
畢加索傳記讀后感04-25
《霍金傳記》讀后感12-22
名人傳記讀后感04-23
偉大的悲劇傳記讀后感10-11
人物傳記讀后感04-29
《名人傳記》讀后感12-23
名人傳記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