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yōu)選]蘭亭集序讀后感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蘭亭集序讀后感1
《蘭亭集序》一文中作者在蘭亭集會上心情愉悅,此時的他卻突然領悟到,快樂時光的短暫。“死生亦大矣”表明了王羲之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我想每個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開”,王羲之也不例外,他也想留住現(xiàn)在,盡情地享受在“生”的樂趣中,和志同道合的人暢談志趣抱負;可是同時代有的人卻隨著自己的.性情、愛好,不受拘束,放縱無羈的生活,這是他們所追求的。當他們沉浸在自得、愉悅時,衰老卻在背后不知不覺地到來,于是,人們感嘆人生無常。有心智生活的作者更是感到悲痛,他知道只有珍惜此刻的生命,因為他無法改變下一刻的事態(tài)變遷。
對人生的倔強執(zhí)著,對死的厭惡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們痛恨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哪怕是回頭看看走過的足跡的機會都沒有,它無情地朝著沒有盡頭的終點走去,一路上,留下多少人傷心的淚水,痛苦的呻吟,它也不聞不問,只是冷酷的走著,把我們甩在一邊。
為什么人會有生老病死?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掌控命運?好想永遠停留在此刻,這幸福的瞬間,然后把所以令人煩惱的東西都趕走,只留下美好的。
但我們只有無奈地搖頭。
蘭亭集序讀后感2
《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昭明文選里沒有登錄,古文觀止里卻赫然在目,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而《世說新語》里雖有錄入,卻比現(xiàn)在的《蘭亭集序》少了二百多個字,也留下一個大疑問。所以,在郭沫若先生為此大打筆墨官司之后,我們確實很難在文章內(nèi)容上作什么評價。
“死生亦大矣”,是對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笔菍锨f清談的無情撻伐,這些思想即便是后人附會,我們也可以記到王右軍的頭上,因為憑右軍的性情和作為,是完全可以擔當這樣的責任的。
可惜的'是孫綽、謝安等諸多高明之輩,他們在蘭亭上寫的詩,卻被一紙序文遮蔽到毫無光彩,連陪襯都很勉強,這真讓我們扼腕嘆息。所以,我有時不免想,如果遇見子安或逸少這樣的人,盡量還是少說話,留個名頭,甘心情愿地做一片綠葉也算是幸運的了。
蘭亭集序讀后感3
“十一”國慶,風和日麗、丹桂飄香,爺爺帶著我重游蘭亭,蘭亭雖和以往一樣,但我又有了新的感受。
我們首先來到了鵝池碑旁,“鵝池”二字又莊重又和諧、漂亮。恰好一個導游帶著一個團隊來到這里,她講解了一個小故事:“這塊鵝池碑的字是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合寫的。王羲之很喜歡寫鵝池二字,王羲之剛寫完鵝字,就來了一客人,王羲之不得不去招待客人,不料,在一旁看著的8歲兒子—王獻之把還有一個池字給寫好了,因為父親王羲之把鵝字寫的瘦而長,所以王獻之故意把池字寫的肥而短。父親看了很喜歡,保存的很好,才流傳至今的。”我們又來到了御碑亭,御碑正反兩面的'文章是清朝的乾隆皇帝與他的兒子游蘭亭時所寫的。那里面有七個“一”字,每個一的風格都不一樣。我們還去了滿是書法的屋子,里面全是王羲之以來祖祖輩輩寫的字,《蘭亭集序》里每個字都寫的鋼勁有力,非常完美。
王羲之是書法家,可他引來了乾隆皇帝與他的子孫來參觀,可想而知,他的字是多么的好,聯(lián)想起我的字來,那真是差極了,我一定要向王羲之學習,把字練好!
【蘭亭集序讀后感】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05-11
蘭亭集序教案優(yōu)秀05-31
蘭亭集序讀后感04-27
蘭亭集序讀后感05-01
《蘭亭集序》語文教學反思10-12
讀后感:活法讀后感06-07
讀后感 將心比心讀后感06-07
讀后感面人的讀后感06-07
讀后感論語讀后感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