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综合图片亚洲综合网站,亚洲欧美激情综合首页,在线看日韩,欧美xxxx性喷潮,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3 09:38:0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6篇【優(yōu)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6篇【優(yōu)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ɡ蠋焸,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于統(tǒng)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圖,并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并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xù)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tǒng)計圖,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tǒng)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為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tǒng)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tǒng)計表表示,再引出復式統(tǒng)計表。

 。2)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tǒng)計表和復式統(tǒng)計表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fā)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xiàn)了復式統(tǒng)計表,它是在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tǒng)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xiàn)在的體重情況,并把數據填入單式統(tǒng)計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個統(tǒng)計表里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并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fā)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xiàn)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于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復式統(tǒng)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tǒng)計表與復式統(tǒng)計表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tǒng)計表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tǒng)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tǒng)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tǒng)計表中。在復式統(tǒng)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余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tǒng)計,然后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討論回答統(tǒng)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xiàn)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

 。1)通過統(tǒng)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xiàn)的數據的過程,并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并根據統(tǒng)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xiàn)場統(tǒng)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像或做游戲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于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tǒng)計圖,如果在統(tǒng)計過程中出現(xiàn)不是整5的數據,可在條形圖上方把數據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fā)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tǒng)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xiàn)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tài)的統(tǒng)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tǒng)計20分鐘后,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么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xiàn)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采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tǒng)計圖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tǒng)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tǒng)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么一個細節(jié),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xiàn)的。這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我認為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yǎng)學生對統(tǒng)計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tǒng)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tǒng)計不僅可以呈現(xiàn)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tǒng)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fā)現(xiàn)事物內部的規(guī)律,預測事物發(fā)展的情況,指導以后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tǒng)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tǒng)計觀念表現(xiàn)在5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2)數據的記錄與表示;(3)數據的提煉;(4)數據與概率的關系;(5)對數據進行解釋并作出推斷。

  統(tǒng)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數據和統(tǒng)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tǒng)計結果預測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么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周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么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并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tǒng)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tǒng)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tǒng)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統(tǒng)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復式統(tǒng)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tǒng)計圖的繪制。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后寫)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認真審題,正確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學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用具:

  掛圖、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游樂園嗎?都喜歡玩什么?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公園玩,好嗎?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目標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出示自學指導

  1.自學課本第54頁內容

  2.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再給同桌講一講;

  3.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三、反饋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2.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3.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12 ×3 =36(元)

  4.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小組交流、組際解疑)

  四、精講點撥

  結合學生自學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加以點撥。

  五、當堂訓練:(小黑板出示)

  1.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1 2

  × 3

  12

  × 4

  12

  × 5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組內檢查、全體交流)

  六、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知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問題,

  3、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掌握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PPT(超市圖片)

  師問:同學們看看這是哪里呀?(超市)

  對,這是超市,大家都知道我們街上也剛剛開了一家超市,你們去過嗎?(去過)老師前兩天也去過呢,今天,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艘恍┣皟商鞆某欣镔I來的東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嗎?(想~)看來同學們不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大聲地告訴老師,你想知道嗎? (生大聲回答)

  2、出示教具尺子和毽子等,生說出它們的名稱,師在黑板上標好價格。(尺子1.2元,毽子2.5元)

  3、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東西呢,大家喜歡這些東西嗎?(喜歡)師:好,如果待會兒哪位同學表現(xiàn)很棒的話,老師就將這些東西作為獎品獎勵給他們,不過,要想表現(xiàn)好的話首先得和老師一起解決幾個問題。

  二、新授

  1、出示PPT,生觀察尺子和毽子的價格,并讓生用前面學過的知識獨立說出它們分別表示幾元幾角。師:看到它們的'價格,有同學有疑問了,老師買這兩樣東西一共給了售貨員阿姨多少錢呢?

  2、這就是我們今天即將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把這個問題朗讀一遍。

  3、指名列算式,師板書:1.2+2.5= ,師: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呢?(合理即給予鼓勵表揚)

  4、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同呢?那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前邊學習的元角分的知識來計算出它的結果呢?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計算。

  5、反饋。生可能:

  (1)2元加1元等于3元,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來就是3元7角。

 。2)1元2角加2元等于3元2角,3元2角再加5角也是3元7角。。........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能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解答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寫出等量關系式

 。1)二月份生產的洗衣機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臺。

  (2)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8千米,2.5小時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數,列出方程。

 。1)一個數與7.6的和的2倍是24.8。求這個數。

 。2)一個數除1.6等于2300減去2.8乘以450的積,求這個數。

  一、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1)一輛汽車裝運大米和面粉。大米裝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裝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運大米和面粉4噸。

  (2)百貨公司進一批羊毛衫,進貨價X元,出售價是進價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復習指導。

  1、紅星機械廠用9千克鋼材制造一種機器,每臺用鋼材52千克,制造80臺后,改進工藝,每臺只用剛才45千克。余下的剛才還可以制造這樣的機器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

 。1)學生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A、算術方法。

 。9-52×80)÷45

  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請說出相應的另幾個方程,并說出數量關系。

 。3)比較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應用題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1)四、五年級同學工植樹187棵,五年級同學植樹的'棵數是四年級的1.2倍。四、五年級同學各植樹多少棵?

 。2)一輛汽車和一輛摩托車同時從相距175.5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汽車每小時行駛52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25倍。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3、引導

  今天復習了什么內容?說說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

  三、獨立作業(yè)。

  復習五的其余題目

  四、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81]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已經接觸過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激趣導入,逐層深入,理解新知。

  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邁進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主題圖時,往往只對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導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說說都看到了什么。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后,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數一數圖中有幾座房子,有幾面紅旗,有幾個看球的小朋友,有幾個單杠……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的觀察探究空間。在和諧愉悅的探究氛圍中,通過集體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

  2.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

  課后我布置了口頭作業(yè),回家數數家里的東西,哪些可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10數字卡片一套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1~10數字卡片一套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備教學目標”“備重點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已經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老師會帶領你們一起探索數學王國里的奧秘,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數一數。(板書課題)

  出示教材2~3頁的主題圖(課件出示)。提出要求: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這幅圖畫是什么地方?圖里都有什么?

  (1)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

  小結: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在這座美麗的校園里學習和生活,學校就是我們的家,同學們要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

  設計意圖:從主題圖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上課伊始便能全身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自主探究數數的方法

  1.數圖中各種事物的數量。

  (1)同學們認真地數一數,圖中有幾座房子?有幾面紅旗?(生觀察后匯報)

  教師說明:一座房子,一面紅旗都可以用數“1”表示。(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2)同學們再仔細地找一找,還有哪些事物的數量是1?(一位老師、一個足球……師板書“1”,全班齊讀)

  教師說明:我們在數不同事物的個數時,同一種數量就可以用同一個數表示。

  (3)圖中有幾個看球的小朋友?有幾個單杠?圖中還有哪些事物的數量是2?

  (生觀察后匯報,師板書“2”,全班齊讀)

  (4)誰能說一說有幾個小朋友在踢足球?圖中還有哪些事物的數量是3?(生觀察后匯報,師板書“3”,全班齊讀)

  (5)誰能說一說用哪個數來表示垃圾桶有幾個?向日葵有幾棵?(生觀察后匯報,師板書“4”,全班齊讀)

  (6)誰知道4數完以后該數幾?請同學們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堂活動卡的內容。(出示課堂活動卡)

  集體交流,匯報結果。(學生匯報時,教師要出示相應的數字卡片)

  小結:我們要想準確地數出事物的個數,就要一個一個有序地數。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模仿能力強,有序意識弱。學生在觀察主題圖的時候,一般都是盲目地去觀察,在這里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去觀察,而是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即按從小到大表示相同數量的事物去觀察。在自主數數的活動過程中,放手讓學生依照老師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有順序地數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按一定的順序數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做游戲:我來說,你來做。

  (1)教師先和一名學生做示范,例如:老師說1,學生就伸出與之相對應的1根手指。

  (2)同桌之間互相游戲,看誰的反應最快。

  (3)選一個小組到前面做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有趣的游戲,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達到了在全班范圍內對新知識進行鞏固的目的。

  ⊙課堂練習,提升反饋

  1.認讀1~10各數。

  (1)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1~10各數。

  (2)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2.數一數、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事物的個數可以用我們所學的1~10各數來表示。(生先觀察,再自由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讀,最后打亂順序讓學生讀,要求一步步提高,目的是讓學生不要受數字順序的影響,而是真正地去認識數字。通過數、找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總結提升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從現(xiàn)在起認真學習數學,與數學交朋友。

  ⊙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1~10各數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

  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導入新課: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

  學習連加

  1.課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xiàn)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

  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屏幕出現(xiàn)“5”)

  b。出現(xiàn)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xiàn)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xiàn)“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屏幕出現(xiàn)“5+2+1”)

  ◆要求學生結合屏幕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演示課件,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最后成: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xiàn)8只小雞。問:現(xiàn)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

  3.交流。

  a。說說“8-2-2”的含義。

  b。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并補充課題。

  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a。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

  b。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備課時,考慮到觀摩課的.需要,感到只教連加,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偏少,所以就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起教。設計教案時不免有些擔心,生怕學生接受不了?墒菍嵺`下來,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比較順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利用課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題,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小雞只數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借助直觀感知接受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

  第二,加強觀察指導。在進行課件演示的時候,我著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記下演示過程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數量變化情況,進一步和算式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在大腦里將生動的情節(jié)轉化為數的運算,為掌握計算順序打好基礎。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專家評析

  本課憑借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把數量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同步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了理解連加、連減含義的直觀形象支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改用傳統(tǒng)的教具演示,連加、連減的含義是不是會成為教學的難點呢?經驗告訴我們,不會。因為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而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節(jié)課內教,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

  我們看到,在本課的新授過程當中,教學連加,以教師引導為主;教學連減,則放手讓學生自己類推,體現(xiàn)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改革要求。這也是本課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當中的一個亮點。

  相對算式含義的理解而言,連加、連減的口算常有一些學生感到有點困難。分析原因,除了學生初次接觸兩步計算不習慣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憑短時間記憶進行第二步口算時發(fā)生障礙。為此,本課的鞏固練習,在“先操作再計算”和“看圖計算”之后,安排了“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的專項練習,著重訓練學生記憶第一步計算的得數,這是很有針對性的。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1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8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1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3-17

小學數學教案06-14

[優(yōu)選]小學數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