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精品【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名稱:快樂的顏色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作品,感受顏色的豐富多彩。
2、能大膽運用顏色自由繪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大鉛畫紙6張、大小不等方形或長方形鉛畫紙若干、各色顏料(加膠水)、顏料盤、水粉筆、雙面膠、抹布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感受顏色的豐富多彩。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好看的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幼兒邊說老師邊將色塊取下)
二、游戲——顏色找家
誰來把這些顏色放回去?(幼兒將色塊一一對應放回家)
三、教師小結并引導幼兒操作
1、這么多顏色放在一起,好看嗎?
2、這是康定斯基老爺爺和顏色做的一個小游戲,他在不同的形狀里都涂上了自己喜歡的不同顏色,有的'紅、有的黃……這些漂亮的顏色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幅漂亮好看的畫。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及要求(分組介紹)
2、幼兒自由繪畫
五、作品展示(師生共同欣賞集體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生長在鄉(xiāng)下的孩子,隨處可見鄉(xiāng)土的五谷雜糧,野花野果,這些材料是孩子們的天然玩教具,是孩子們熟悉的教育資源,所以我設計了這堂課。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美工活動習慣,耐心的做事態(tài)度。
2、培養(yǎng)幼兒對海底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進行繪畫。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教學重點
幼兒自己設計魚,自己選材粘貼。難點:粘貼魚各部位的正確位置。
活動準備
1、掛圖《海底世界》
2、教具、課件、音樂;
3、美術工具:水彩筆、固體膠、餐盤、卡紙、樹葉、瓜籽
活動過程
l 導入
l 入場 音樂律動
n 猜謎:不是船兒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
l 深海淺水都能去,味道鮮美營養(yǎng)多。
l 播放投影,幼兒欣賞。 引導幼兒觀察魚的.不同外部特征。
n 提問:剛才的畫面里卻看到了哪些魚?它們長得什么樣?身上有什么顏色的花紋?幼兒發(fā)言后,師總結:魚的種類非常多,每種魚的形狀和顏色都不一樣,有的長長的,有的扁扁的,有肚子鼓鼓的,還有------不過,它們的身上都有:眼、鰭、尾等。
n 出示海洋圖片
l 看,我們教室里也有一個海底世界,可這里面只有一條魚,它好孤單:沒有朋友跟它玩,怎么辦呀?你們幫他想個辦法吧!
l 我們一起給這條魚找更多的朋友吧!
l 師講解制作過程,幼兒觀察其形狀及制作材料
l ①動腦筋想好要做一條什么樣的魚,并用筆畫出它的形狀;②涂上膠水,(在畫的部分)粘上雙面膠,撕下表面的部分;③沾上瓜籽,注意要摁一下,讓它沾牢;④添上小眼睛,畫出魚的輪廓;⑤讓它放在旁邊晾一晾,讓膠水干。
l (2)出示餐盤魚,讓幼兒說出它的材料后,師簡單的介紹其制作過程:①盤子扣過來,粘魚鱗,②粘魚鰭,③粘魚尾,④添魚眼。
l (3)出示樹葉貼魚,可以選樹葉做魚垢身體:①選材料,哪些樹葉做魚身,哪些樹葉做魚尾,②涂上固體膠,粘上去,③畫魚眼。
l 讓幼兒自選材料動手做魚,師巡視指導。
l 瓜籽和樹葉粘的魚,我們請老師幫忙把四周多余的紙剪掉后,把自己制作好的魚貼到海底世界吧!
l 評: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請幼兒上來講講哪條魚是自己做的?(表揚大膽創(chuàng)新,作品顏色鮮艷、剪得輪廓邊緣整潔的作品。)
l 總結:今天,我們做的這個海底世界真漂亮,我也想變成一條魚兒了,讓我們變成魚兒游到海底世界吧!
教學反思
采用大自然中的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調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盡情的玩樂中,孩子們感受和體念著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培養(yǎng)孩子們親近自然的性情,給予幼兒有靈性的生活。引領幼兒智慧的成長,同時還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價值。
美術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xiàn)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最后安排自我評價、調節(jié)補救環(huán)節(jié)。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揭示課題。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后讓學生思考:從題目看,本文會寫什么內容?(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2、自讀課文。提示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詞語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學生試讀課文,指名學生愿意讀哪一節(jié)就讀哪一節(jié)。
整體感知,讓學生說出文中寫了西湖哪幾處景物。
3、認讀生字、生詞。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進問題)讓學生研究解決。
2、精讀思考,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檢查學習效果時,可讓學生不按自然段順序匯報。
各自然段精讀設計:
第二自然段:你認為寫遠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詞很重要?(綠、青、濃、淡、銀鏡、飛、一閃一閃等詞語)能說說理由嗎?你能把這些詞讀好嗎?讓學生反復品讀。
找出兩個比喻句并口頭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曠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讓你心曠神怡,感到特別舒暢?學生自由說。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
第五自然段:先讓學生看圖,讀出圖中意境,再配上舒緩優(yōu)雅的音樂范讀課文,反復體會月光下西湖的美麗景色。
通過二、三、四自然段學習,誰能說一句贊美西湖的話(“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三、學做導游,背誦積累
同學們對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嗎?現(xiàn)在有一批外國友人來西湖參觀,你們可以給他們當導游嗎?
學生對照課前準備好的西湖圖片(全景、遠山和湖面美麗景色、小洲等主要景點、月光下的西湖風光)當導游講解,部分學生戴上頭飾、面具扮游人。
試背課文。
做“詞語匯展”游戲,積累詞語。老師說意思,學生猜詞語;老師說近義詞,學生猜詞;老師指(或述)圖中景物,學生用一個準確的詞描繪。
四、自我評價,調節(jié)補救
評價題:
1、看拼音,寫詞語;
2、比一比,再組詞;
3、寫近義詞;
4、學生打比方(如:中秋節(jié)晚上,一輪明月宛如一個潔白的掛天空);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具體內容略)
學生評價后,根據自己薄弱環(huán)節(jié)作補償性學習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嘗試獨特的繪畫形式,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小石頭、水粉筆、各種顏色的顏料、各組一塊抹布、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石頭,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石頭能干什么?
二、欣賞石頭畫
1.播放課件
2.提問:你喜歡哪件作品呢?為什么喜歡?
3.小結:根據每塊石頭的形狀,想象它像什么,用顏料畫出圖案,要畫大。
4.從不同角度觀察石頭,想象。
三、作品創(chuàng)作
1.幼兒觀察石頭,想象。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講評
五、活動延伸:
回去我們再嘗試看看在石頭上還可以怎樣畫,就會更漂亮。
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課多研的第三研,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經過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引導語,整堂課中孩子們探索的欲望很高,也能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想象,回答問題。從孩子們的作品來看,都大膽嘗試了石頭畫的作畫方法,并從中得到了樂趣。
不足:
教師拓展幼兒的思維,讓孩子想象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更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要給幼兒充足的想象時間。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07-20
(精選)美術教案07-20
【經典】美術教案07-31
【精選】美術教案07-28
美術教案[經典]07-26
[經典]美術教案09-05
(精選)美術教案08-13
(經典)美術教案09-01
[精選]美術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