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共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fā)樂于分享的情感,引導學生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分享。
2、幫助學生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學重點:
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分享的技巧與方法,倡導分享但不強求必須分享一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師:教師出示一塊椰子糕,問:這是什么?想吃嗎?生:這是李青在海南旅游時給同學們帶回來的椰子糕師:大家都知道啊,請品嘗過的同學舉手。
師:(小結)我們雖然沒和李青一起去過海南,但我們和他一起品嘗了當?shù)氐腵美味,這就叫分享。
二、讀繪本,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分享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哪些行為是分享行為,在教學過程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不斷明晰分享的概念。
三、連環(huán)畫
1、體育課下課了,明明口渴了水杯卻不在身邊。樂樂把自己喝
了一口水的水杯遞給明明,可是明明拒絕了。
2、課件,樂樂看見玲玲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書,想讓玲玲分享一下,可是玲玲也拒絕了。
3、樂樂新做了一個樹葉貼畫,他想分享給大家看,結果被露露不小心給弄壞了。
。ó嬅娑ǜ瘢簶窐肪趩实卣f:“分享一點都不快樂!”)
師:樂樂為什么會覺得分享不能帶來快樂呢?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學生交流分享,在此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
和人分享時,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學生交流后,出示59頁的兒歌,總結提升。
四、教師總結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與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2、通過活動與自然交流,引導學生與自然共同成長。整體上引導學生理解人與整個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感受大自然對人類慷慨贈與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通過繪本進行感恩教育,使學生懂得“飲水思源”。
【教學過程】
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源。
(一)詩歌導入,齊誦《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暢談對詩歌的領悟。
。ǘ┎贾萌蝿。
讓學生共同探討圖例中呈現(xiàn)的'內容,從自己的吃、穿、住、行、學習等方面,選定合適的生活用品或學習用品,自由結成小組,與爸爸媽媽一起追根溯源,尋找他們的“老家”。大手牽小手,表達感恩。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成果。
二、教師點評、引導。
暢談感受,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自然表達感謝之情。大自然中的快樂。
師:在大自然中,我們收獲了很多東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樂。大家一起談一談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活動室感受到的快樂吧。
三、齊誦小詩。
在引導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關注小詩中的細節(jié),感受與自然親密接觸時美好愉快的心情。
四、繪本共讀。
閱讀《大自然的語言》,總結單元,延伸至課外。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植物來欣賞大自然的美,親近大自然,了解并愛護花兒草兒這樣的小生命。
2.對自然界有好奇心、共在感,樂于探索。
3.能夠在與大自然相處時保護自己。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與自然共在的美好情感,難點是通過以往經驗領悟對生命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尋找植物,記錄美麗
除了人類,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生命存在,比如植物。也許它們就在我們的房間里、陽臺上,也許在我們的校園、小區(qū)、公園、山村、樹林、田野等地方。
二、交流體驗,發(fā)現(xiàn)生命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它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的有生命的星球,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共同生活著許許多多的植物。在我們身邊,植物無處不在,你們在身邊尋找到哪些植物?把你所見。所聞、所感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三、愛護花和草
通過“這樣做對嗎”的情境辨析來指導學生愛護花草的行為
四、花草面前要小心
1、教師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曾經遇到過的或聽說過的因與植物
接觸而受傷的事情
2、指導學生如何避這樣的傷害發(fā)生
3、“和花草樹木在一起,還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4、花兒為什么會有萬紫千紅的美麗色彩?
花有各種美麗鮮艷的色彩的原因是由于花瓣的細胞液中存在著色素。有一些花的顏色是紅的、藍的或紫的.,這些花里含有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變紅,遇到堿就變藍。還有一些花的顏色是黃的、橙黃的、橙紅的,是由于它們的花瓣中含有“胡蘿卜素。又由于胡蘿卜素有六十多種,因而含有胡蘿卜素的花也就五顏六色。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沒有。它看來是白色的,那是因為花瓣里充滿了小氣泡的緣故;ㄉ疃嗟姆N類是白色、黃色和紅色。昆蟲和花之間有的有選擇關系。如蜜蜂就不大喜歡黃色,而喜歡紅色和藍色。金魚草,它的花平時團合著,等到它所喜愛的一種小蜂飛來的時候,花就立即開放了。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4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大自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予辛勤勞動的人民豐厚的回報 。
。2)增強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欣賞力,主動去保護環(huán)境 。
2.情感與態(tài)度
。1)愿意親近大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 。
。2)通過了解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培養(yǎng)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
3.行為與習慣
。1)能積極地投人到學習活動中去,逐步培養(yǎng)愛提問、愛實驗的習慣 。
(2)體會大自然的美,進而培養(yǎng)保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
4.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交流、課件展示、觀看錄像,了解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做到感謝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 。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知道大自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予辛勤勞動的人民豐厚的回報 。
(2)體會大自然的美,進而增強環(huán)保意識 。
2.難點:通過了解大自然的信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情感,體會大自然的美,增強環(huán)保意識 。
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大自然的風景圖片 。
學生準備:跟家長一起搜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 。
教學過程
活動一:大自然的禮物——米飯、絲綢
。ㄕn件展示美麗的自然風景)
師:請同學們盡情地享受自然風景,感受一下自然之美!
學生在美麗的自然風景中盡情享受 。
師:接下來是猜一猜環(huán)節(jié),當我播放完一個畫面時,請同學們思考并展開討論 。
(課件展示畫面)
畫面一:教材第30頁圖一
生:農民伯伯在稻田里插秧 。
畫面二:教材第30頁圖二
生:農民伯伯收獲稻谷 。
畫面三:教材第30頁圖三
生:稻谷變成香甜的米飯 。
畫面四:教材第30頁圖四
生:養(yǎng)蠶,喂桑葉 。
畫面五:教材第30頁圖五
生:蠶寶寶長大了,開始吐絲 。
畫面六:教材第30頁圖六
生:春蠶吐出的絲織成漂亮的絲綢 。
注意:在看圖一思考一討論一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老師要起到引領、點撥的作用,讓學生把看到的畫面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自己得出結論 。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從而提高求知欲,鍛煉小組合作的能力 !
活動二:大自然會給辛勤勞動的人們豐厚的回報
師:接下來播放一組視頻資料,請同學們仔細觀看,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哦!
視頻一:建筑工人建成了漂亮的可以居住的房屋 。
預設:生看完視頻后積極展開討論,說出建造房屋的材料有泥沙、鋼材、木材等 。
師:同學們真棒!我們住的房屋,是用泥沙、鋼材和木材建成的 。大自然給勤勞的人們豐厚的回報 。
師:我們繼續(xù)看視頻 。
視頻二:農民伯伯好好管理果樹,碩果累累,我們吃到了好吃的水果 。
預設:農民伯伯給果樹剪枝,收獲果實,我們吃到了好吃的水果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吃的水果,是大自然中的種子、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以及人們辛勤勞作的結晶 。
師小結: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還有很多,我們在課下還要繼續(xù)探索,然后再在課堂上交流 。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力等多項能力 。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
活動三:大自然中的快樂
師: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在大自然中有哪些快樂呢?
課件展示教材第32頁的畫面,啟發(fā)學生說出大自然中的快樂 。
生1:玩蒲公英 。
生2:跟小朋友一起光腳在草地上玩耍 。
生3:給小樹澆水,在樹下嬉戲 。
生4:在草地上野餐 。
生5:在大自然中作畫 。
生6:給美麗的風景拍照 。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5
【教學目標】
1、欣賞大自然的美,愿意親近大自然。
2、同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樂于探索大自然。
3、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學會遵守社會公德。
4、能夠在與大自然相處時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重難點】
1、欣賞大自然的美,愿意親近大自然。
2、同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樂于探索大自然。
【教材分析】
“花兒草兒真美麗”一課,側重培養(yǎng)兒童欣賞大自然的美,親近大自然,同時提醒兒童在與大自然相處時學會保護自己。本課三個主題分別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白撸椿ǹ床萑ァ睒祟}富有感染力,引領學生走入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愛護花和草”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明白怎樣做才是對花草真正的愛;“花草面前要小心”側重與部分植物接觸時的安全教育。繪本“我和小樹”生動展示了主人公和小樹一起成長中,發(fā)生的故事。增強學生對自然界產生的共在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
導語:小朋友們,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哪些新朋友!
出示任務:認識花草,感知美。
反饋指導:
。ㄒ唬┏鍪靖鞣N花草的圖片,學生欣賞。
。ǘ┱f說自己看完圖片的感受。
提問:你喜歡嗎?大自然美嗎?
二、我愛花草。
導語:小朋友們,你和花草樹木之間發(fā)生過什么故事嗎?
出示任務: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種花(草),或者,講一個自己與花草之間的故事。
反饋指導:
。ㄒ唬┏鍪纠蠋熍c花草的合影,向學生介紹照片中的花草。
(二)小組內交流各自準備的和花草一起的合影,學生介紹照片中的花草;蛘撸v一個自己與花草之間的故事。
(三)擊鼓傳花說故事,隨機選擇同學在全班展示。
提示:“我見過—種草……”“我最喜歡的花是……”
板書:我見過…… 我喜歡……
如果說不出來,也可以畫一畫花草、唱—唱歌,誦—誦描寫花草樹木的詩。
。ㄋ模┳x教材中的兒歌。 大樹有生命,花兒有生命,小草也有生命。
它們會發(fā)芽,會開花,會結果。 種子落在地上,又長出新的嫩芽……
小結:公園里,一簇鮮艷的花朵,猶如無數(shù)只蝴蝶,和花兒拍個照,留下芬芳一片;田野中,清風吹過,小草翩翩起舞,像鋪上了一床綠色的毯子,在草地上打個滾,留下笑語無數(shù);春天,樹兒吐出新芽;夏天,樹兒給我們帶來陰涼;秋天,樹兒奉獻出蘋果、橘子、梨子……花草樹木多么惹人愛啊!
三、看看爬山虎的腳。
導語:小朋友們,有誰見過爬山虎?誰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
出示任務:同學們仔細觀察爬山虎的.“腳”。
反饋指導:
(一)說說觀察結果。
(二)播放《爬山虎的腳》課文錄音和插圖。
。ㄈ┱f說自己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小結:大自然里藏著許多的奧妙,不仔細觀察,很難發(fā)現(xiàn)哦!我們要做個細心的觀察員,去欣賞,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
四、走,看花看草去。
導語:小朋友們,想走出教室,走進校園,仔細觀察校內的植物嗎?
出示任務:仔細觀察校內的植物,看看誰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反饋指導:
。ㄒ唬┨崾荆赫夷阆矚g的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從葉子、花、莖幾個部分去看,看看他的顏色、形狀,聞聞它的味道。觀察過程中,注意不要觸碰,不能采摘。
。ǘ┪沂莾(yōu)秀觀察員,回班級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 板書:我發(fā)現(xiàn)……
教師對于仔細觀察的同學,頒發(fā)“優(yōu)秀觀察員”獎章。
小結:許多色彩不同、芳香四溢的花,各種姿態(tài)不同、名目繁多的樹木,共同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課外去小區(qū)、公園、野外看花看草,把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記下來,下節(jié)課與同學們分享。
【教學反思】
“花兒草兒真美麗”一課,側重培養(yǎng)兒童欣賞大自然的美,親近大自然,同時提醒兒童在與大自然相處時學會保護自己。本課在教學設計方面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學科課程的“活動性”。
本課程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xiàn)。
第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仔細觀察校內的植物,看看誰有新的發(fā)現(xiàn)。讓“走,看花看草去”的教學落在了實處。
2、教學設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年級的學生對花兒草兒的了解應該比對“風”的了解多,或多或少,都和花草打過交道,和花草樹木留過影,發(fā)生過故事。教師課前要求學生準備的和花草合影的照片,觸手可得,使得“說自己和花草之間的故事”中,學生參與面廣,人人是課堂的主人,達成“愿意親近大自然”的教學目標水到渠成。同時為“同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樂于探索大自然。”做好了鋪墊。
不足之處:學生年紀尚小,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很有限,觀察植物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并且能把這些發(fā)現(xiàn)表達出來,有相當?shù)碾y度,教學效果不理想。
改進預設:將本課教學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欣賞別人描述花草的語句,學習細致觀察花草的方式方法,學習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議一議。
導語:花草惹人愛,這些小朋友也很喜歡花草,可是他們卻有不同的做法。
出示任務:出示圖片?纯磮D中的人物都說了什么?你覺得誰的想法正確,誰的想法錯誤?為什么?
反饋指導:
(一)評議:出示圖片,給圖中人物的行為打“√”或“X”。
(二)討論圖中某人的行為為什么對,為什么錯?設想一下,花草被摘完踩壞的畫面。想想花草被摘、被踩時的感受。
。ㄈ┎シ乓曨l《愛護花草,從我做起》。
小結:公共場所的花草是供大家欣賞的,如果有人摘走,那么其他人就無法欣賞到美景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結果就太可怕了!野外的花草雖然無人管,但是,大樹、花兒、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摘花草就等于剝奪了植物的生命,不是真正的愛花草。
板書:愛護花草。
二、想一想。
導語:你是否看到過不愛護花草的行為?
出示任務:在校園里,在校園外,你是否看到過破壞花草的行為?該怎么辦呢?
反饋指導:
。ㄒ唬┱f一說,自己見到的破壞花草的行為。
。ǘ┭菀谎荩绾蝿褡杵茐幕ú莸娜。
(三)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過破壞花草的事呢?今后該怎么做。
。ㄋ模┳鲆蛔觯O計一個愛護花草的提示牌。
小結:花兒、草兒是有生命的,如果你傷害了他們,他們會流淚;我們每個人要牢記:“草木綠,花兒笑,空氣清新環(huán)境好。”不僅自己愛護花草樹木,而且還要阻止別人傷害花草樹木的行為,因為“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三、看圖感悟。
導語:花草樹木、桃紅柳綠會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但是,如果不小心,花草也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哦!
出示任務:出示插圖,學生說說花草給小朋友帶來了哪些傷害。
反饋指導:
(一)結合插圖,指名回答花草給小朋友帶來的傷害。
(二)生活中,你看過、聽過或者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嗎?
。ㄈ┪覀円鯓幼,才能避免花草帶來的傷害?
。ㄋ模┯^看視頻,說說看后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遠離危險。
小結:千姿百態(tài)的花草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美的享受,但是有些花卉卻對人體有害。有的會刺傷小朋友,有的會引起皮膚過敏,有的會讓人中毒,有的花誤食后會引起腹瀉、發(fā)燒等癥狀;ú菝媲耙⌒呐!
我們小朋友與花草相處時,要注意保護自己。
做到:
1、不能吃,輕則咽痛,嚴重可致命;
2、不能摸,輕則瘙癢,重則腫脹;
3、不離得太近去聞,濃烈花香會引發(fā)不適。
總的來說,要管好我們的鼻子、嘴和手,避免花草的傷害。
四、看圖談感受。
導語:有位小朋友,用自己的行動和花草交朋友。想認識他嗎?
出示任務:學生自由閱讀《我和小樹》。
反饋指導:
。ㄒ唬┱f說你最喜歡哪幅圖,為什么?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6
一、教學任務與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分享真快樂》是《道德與法治》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旨在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fā)樂于分享的情感;引導學生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分享;幫助學生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本課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圖片和少量文字為主,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整篇課文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分享閱讀更有趣,以繪本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小女孩將媽媽送給自己的書與大家分享,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快樂。第二部分是分享的魔力,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分享的概念與種類,進一步理解分享行為的意義和價值。第三部分是快樂地分享,通過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來交流分享帶來的樂趣。第四部分是他是“小氣鬼”嗎,定位于解決低年級學生分享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
基礎學情分析
進入小學的孩子很多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分享的體驗,也知道分享是一個備受贊揚的良好品質。很多時候,孩子們樂于彼此的分享,但在分享的過程中不知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經常會產生各種矛盾,導致不愉快,并未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有些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過度考慮他人感受,當別人要求與其分享一些可以不分享的內容時,分不清楚分享的概念,從而會選擇違背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懂得拒絕。
設計思路
1.教學重點及其解決思路:
教學重點: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解決思路:在各種體驗活動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獲得分享體驗,習得分享的技能,學會在生活中與人合理地分享。
2.學習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學習難點: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突破方法:在情境模擬中,理解分享的原則,要愛惜分享的物品,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東西不必勉強與讓人分享。
二、教學目標
1.體驗分享的快樂,樂于分享;
2.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3.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難點: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四、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1.器材:課外閱讀書、紙牌、手工紙
2.課件: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故事閱讀,初步理解分享的意義;
2.操作演練,體驗分享的快樂,產生樂于分享的情感。
活動一、分享閱讀更有趣
1.猜謎語。(謎面教材P59的'兒歌,稍有改動。)
有一個魔法師,
他有神奇的魔法:
可以把一個人的快樂,
傳遞給大家;
把一個人的辦法,
變成大家的辦法。
請你猜猜它是什么?
指名猜。
預設:
猜出。(直接過渡到繪本故事)
沒有猜出。(閱讀了繪本故事之后再來猜一次)
2.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繪本故事。(教材P58)
3.說說讀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
預設:故事中,媽媽給小女孩一本很好看的書。她把它帶到了學校跟同學一起看,同學們很高興。同學們看了小女孩的書之后又一起參加故事會,把故事演給大家看,這樣更多的小朋友看到這本書了。小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書本,自己獲得了快樂,同學們也獲得了快樂。
4.小結、板書:
在分享中獲得的快樂真不少呀!
板書課題:分享真快樂
5.說說自己類似的分享經歷。
(1)指名交流。
(2)同伴交流。
6.初步理解“分享”。
指名交流。
預設:分享就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好吃的、好看的、好聽的、好玩的等等自己的東西。
7.小結板書:
與他人分享的物品真不少,獲得的快樂也不少!
板書:物品
活動二、分享的魔力
1.過渡:
分享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僅是物品可以分享,還有什么也能分享呢?
2.借助教材,說說還能分享什么?
借助教材P59頁圖片,同桌討論。
指名交流。
預設:學習方法 游戲玩法 (情緒分享、勞動成果分享……)
板書:學習方法 游戲 ……
操作演練,體會分享的快樂。
(1)學習方法分享——24點
操作辦法:四人一組,3分鐘內算算24點。(教師事前準備好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紙牌,學生能夠通過加減來完成,且一組牌有好幾種解法)
隨機采訪完后的感受,說說有什么收獲。
游戲分享——玩新游戲
操作辦法:請一位學生來教大家玩游戲的方法,提供場地,全班一起玩。
采訪指導大家玩游戲的學生,玩了游戲之后的的感受。
4.回顧學習: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總結:
我們在物品分享中看到了好看的、聽到了好聽的、吃到了好吃的、玩到了好玩的;學習方法分享中學到了本領;游戲分享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隨機媒體播放學生在教室里勞動的照片)同學們打掃好的教室干干凈凈,大家這里上課很舒服,這也是一種分享。
你今天樂呵呵的,我也樂呵呵的,大家都樂呵呵的,快樂的情緒也會分享。還有好多好多可以分享,分享的魔力真大呀!
5.作業(yè)布置:想一想怎樣分享才能快樂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實際操作,學習分享的方法與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人合理分享;
2.創(chuàng)設情景,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活動一、分享有方法
1.組織學生分享活動。
時間:5分鐘
人員:4人一組
分享內容:(參考教材P60)折紙組、故事組、作品欣賞組等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觀察并記錄。
2.反饋分享活動情況。
(1)小統(tǒng)計:分享活動中快樂的人數(shù),不快樂的人數(shù)。
(2)分享快樂的原因。
指名交流。
預設:故事分享得有趣,聽得看得說得開心。
折紙時有困難,同學愿意耐心教,最后做成功了,很開心。
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表揚,欣賞到了很漂亮的作業(yè),很開心。
(3)說說不快樂的原因。
指名交流。
(隨機媒體出示物品)
預設:故事書有被撕壞的,看不了了,不開心。
折紙的時候,一個地方怎么也折不好,他教了我兩次,就不教了,還說我笨,不開心。
他講的故事很沒有意思,不開心。
剛才在玩的時候,他特別兇,都玩不起來了,不開心。
3.針對實際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1)同桌選擇一個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2)指名交流。
預設:
(1)故事書有被撕壞的,看不了了,不開心!髌贩窒硇⌒狞c。(媒體隨機出示)
(2)折紙的時候,一個地方怎么也折不好,他教了我兩次,就不教了,還說我笨,不開心!椒ǚ窒碜屑汓c。(媒體隨機出示)
(3)他講的故事很沒有意思,不開心。——故事分享生動點。(媒體隨機出示)
(4)剛才在玩的時候,他特別兇,都玩不起來了,不開心。——與人分享禮貌點。(媒體隨機出示)
4.再分享一次,實踐分享的方法與技巧。
5.小結,出示完整兒歌(教材P60),師生配合讀一讀、記一記。
活動二、分享有原則
1.過渡:有一個小朋友,他也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他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讓我們來幫幫他吧!
2.情景創(chuàng)設(一)不愛惜分享的物品
(1)教師敘述情景。
(2)隨機指名解決問題。
預設:如果不愛惜別人的物品,別人就可能不愿意再與自己分享物品了,所以要愛惜物品。
2.情景創(chuàng)設(二)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1)教師敘述情景。
(2)隨機指名解決問題。
預設: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東西不必勉強與人分享。
3.情景創(chuàng)設(二)自己從不分享
(1)教師敘述情景。
(2)隨機指名解決問題。
預設:總是單方面付出,沒有獲得互利的體驗,分享行為便不可持續(xù)。所以要懂得分享。
4.總結:
分享要快樂,講方法,用技巧,還要講原則,這樣的分享才會快樂!
5.作業(yè)布置:課后,找兩個小朋友分享這節(jié)課上的收獲。
六、教學反思
《分享真快樂》是一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旨在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學習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學會在生活中與人合理的分享。
一、謎語導入,興趣入手
《分享真快樂》這一課中,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激發(fā)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小朋友很快猜出謎語,便直接過渡到會本閱讀,激發(fā)小朋友說說自己類似的分享經歷,有個小朋友到說到把自己沒吃完的東西分享給好朋友時,就順勢講解分享的意思。讓小朋友明白分享就是將自己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等等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著享受。幫助學生初步明晰分享的概念。
操作演練,體會感悟
明晰分享的概念后,想讓小朋友理解除了物品能分享之外,還有什么能分享。借助教材59頁的內容引導小朋友說出還有什么能分享。游戲玩法的分享,情緒的分享等小朋友都能輕松的說出來?墒遣鍒D中兩個學生在討論學習,說到“我還有一種方法”,無論怎么引導小朋友都怎么樣也想不到學習方法的分享?赡芤荒昙壍男∨笥涯挲g較小,對于學習方法這個概念還不了解。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玩一個關于學習方法分享的游戲,在活動體驗之后再讓小朋友說說他們的收獲
二、實踐體驗,習得技巧
低年級的小朋友喜歡游戲,在活動中學習能夠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我分成四人小組,展開兩類主題的分享活動,分別是玩魔方組和折紙組。在孩子們的分享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很開心,有的小組之間有很多的問題。五分鐘活動時間之后,我便立刻請小朋友交流分享過程中快樂的理由和不快樂的原因。針對小朋友說到的不快樂的原因,引導學生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教授學生分享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境創(chuàng)設,提升認知
通過教材中“他是小氣鬼嗎”環(huán)節(jié),直接模擬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不愿意與人分享的原因,幫助學生學會客觀地看待他人不愿分享的行為,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整堂課中最大的亮點便是組織學生分享活動,在五分鐘的分組合作當中,孩子們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在分享中遇到的問題也是最真實的;顒咏Y束后立刻根據(jù)所碰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在反饋中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授分享技巧與方法,最后利用兒歌進行強化分享的實際能力。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7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樂于和同學、老師交往的情感,初步體驗作為集體生活中一員的快樂。
2、行為與習慣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戲中的規(guī)則、紀律,初步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
通過參與各種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與同學、老師的交往活動;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愿意想辦法解決。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老師和同學
1、老師作自我介紹,與同學交朋友
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學校,成為一名小學生。我是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我們以后會在一起學習語文、品德與生活等知識,做各種有趣的游戲。你們遇到困難也可以來找我,我會幫助你們的,我們還會成為好朋友呢!(老師走下去和同學拉拉手)
2、放多媒體圖片,給學生引見4個小動物
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幾個好伙伴,他們是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和創(chuàng)創(chuàng)鼠,聽說你們上學了,他們也想和大家成為新朋友。你們愿意嗎?瞧!他們來了!大家歡迎!
(4個學生戴著頭飾上場,作自我介紹,向各小組問好)
康康熊:大家好!我是康康熊,你們看我多健康,我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樂樂猴:大家好!我是樂樂猴,我非常快樂,我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愛愛鴿:大家好!我是愛愛鴿,我很有愛心,我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創(chuàng)創(chuàng)鼠:大家好!我是創(chuàng)創(chuàng)鼠,我很愛動腦筋,也喜歡搞創(chuàng)造,我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
同學們分別說一說4個小動物的名字,和小動物們問好。
3、同桌同學相互認識
小朋友們你們已經認識了倪老師,和4個小動物。你們之間還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認識一下,成為新朋友?
(啟發(f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認識)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鉤,成為新朋友。
4、學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1)老師出示自己的名片給學生看,然后示范做名片,學生按老師的`方法、步驟學做名片。
(2)誰愿意把自己做好的名片給大家看一看?(適時點評)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交換名片,老師指導交換名片的禮節(jié)
(3)在書上記下同桌的名字和電話,相互認識。
5、唱兒歌
教唱兒歌:拍拍手、拉拉鉤,我們成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鉤,我們都是好朋友。
活動(二)——做游戲,愉快地結識新朋友
老師講解一下兩個游戲:找朋友,網(wǎng)小魚的游戲方法和規(guī)則,
教唱網(wǎng)小魚的兒歌。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邊唱兒歌邊做游戲,
老師也加入游戲中。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8
教學目標:
、蓖ㄟ^觀察和查找資料,了解曾經發(fā)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擦私馊祟悶閼獙ψ匀粸暮λ龅牟恍概吞剿鳌⑷〉玫慕涷灪统煽、采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⒊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精神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fā)現(xiàn),地球上每年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么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弊寣W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fā)生時會出現(xiàn)的情況。
、仓袊卣鸫笫掠浖霸斐傻娜藛T傷亡和財產損失。
、畔茸寣W生借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中國地震大事記,然后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shù)字統(tǒng)計。
、谱寣W生通過閱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chuàng)傷。
、持笇W生閱讀《中國地震帶分布圖》,看看哪些地區(qū)易發(fā)生地震、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否位于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币龑W生閱讀《中國河流分布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步處熆蓞⑴c“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fā)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吃谡J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為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闯诉@外,學生還可以說說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xiāng)的自然災害
、弊寣W生說一說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fā)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為學生調查的問題。
、仓笇W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jù)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糯_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fā)生的時間、表現(xiàn)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拼_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找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菍φ{查得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
災害調查組調查表
組長:
組員:
調查內容
調查方法
調查結果
我們的思考
、辰M織學生交流匯報調查情況并展示調查報告,教師加以總結。
活動四:災害預防預報有良方
、弊寣W生說一說他們知道的預報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手段。
、殴糯A防預報自然災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⑵有哪些預防預報自然災害的高科技手段?
、侨藗冊谌粘I钪校偨Y了哪些預測自然災害的經驗和諺語?
、苍诔鍪菊n本P43的照片之后,教師可補充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程岢鲇懻撛掝}:你怎樣看待自然災害?懂得自然災害雖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是人類可以認識自然規(guī)律,并利用各種工具和手段來預測、預防自然災害,以減少損失。
活動五:災害中的自救
、备鶕(jù)本地實際情況。選擇易發(fā)生的自然災害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演練內容。
、湃绻A報將有地震或洪水發(fā)生,你和家人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⑵如果地震發(fā)生時,你正在高層的樓房里,你該怎么辦?如果你正在電影院里看電影,這時你該如何辦?如果你正在馬路上,這時你該如何辦?
⑶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襲來,你和家人應如何躲避洪水?
⑷如果不幸被洪水圍困,你會想出什么辦法來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壓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員到來時你應該如何做?
、渤苏故窘滩腜44——45的圖片外,老師還可以補充相關資料。
、程岢鲇懻撛掝}:面對自然災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還必須具備什么品質?為什么?說說你知道的實例。
活動六:災害無情人有情
、背鍪綪46圖片,讓學生感受災難發(fā)生時,可以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懷和支持。
、沧寣W生說一說他們從各種媒體上了解到的,有關某地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國內國外救助的情況及感人事跡。
⒊老師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到雖然自然災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人類可以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支預防它們,雖然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但人們相互救助的溫情可以減輕災區(qū)人們的傷痛。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了解地球變暖,導致全球范圍內的氣候異常,進而對環(huán)境和人類生存造成一系列影響和傷害,樹立危機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
2.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嘗試去改變日常生活中不恰當?shù)纳罘绞剑瑴p少碳排放,過綠色低碳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身體驗、觀察和思考、資料搜集、算一算、出點子、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規(guī)范、閱讀感悟等活動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責任和行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知道地球變暖對環(huán)境和人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學習過低碳綠色生活,減少碳排放和進行碳補償。
2.難點:學習過低碳綠色生活。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課程的學習,對碳排放認識較少,對其危害性認識不夠,沒有低碳生活的`意識和行動。再根據(jù)以上教材分析,為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和學法。
1.教法:啟發(fā)式、小組合作探究
2.學法:自主學習法及活動與探究
3.教學準備:教師制作PPT課件及搜集資料,學生課前準備好參與活動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從發(fā)燒說起:一個人發(fā)燒了是什么癥狀呢?請大家說一說。(生自由交流)
2.發(fā)燒的滋味很難受!那如果地球“發(fā)燒”了,會是什么癥狀呢?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這些問題。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地球發(fā)燒了
活動與探究一:看一看第88面的知識窗
(1)生閱讀教材第88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認為地球發(fā)生了哪些潛移默化的變化?
☆多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地球變暖,導致全球范圍內的氣候異常。
活動與探究二:想一想
(1)生閱讀教材第89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知道還有哪些是因為全球變暖而帶來的災害嗎?
☆你的周圍有沒有這種情況?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對環(huán)境和人類生存造成一系列影響和傷害。
活動與探究三:看一看
(1)生閱讀教材第90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看我上述材料你是如何想的?
☆你會怎么辦呢?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過度排放。
活動與探究四:看一看教材第91面的知識窗
(1)生閱讀教材第91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在大量制造溫室氣體的?
☆看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都在大量制造溫室氣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識導入。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二:減少我們的碳排量
活動與探究一:算一算
(1)生閱讀教材第92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知道你們家庭一個月要用多少碳排放嗎?
☆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生邊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活動與探究二:看一看,想一想
(1)生閱讀教材第93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認為這常生活中有哪些是碳排放的?
☆若你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你是如何處理的?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生完成教材P93空格內容,師指導、補充
活動與探究三:說一說
(1)生閱讀教材第94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的家庭中存在哪些碳排放?
☆你能想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法嗎?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生完成教材P94空格內容,師指導、補充
活動與探究四:看一看第95名知識窗
(1)生閱讀教材第95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有沒有參加過類似的活動?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低碳排放從我做起
(三)師總結:地球變暖與人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碳排放,學習過低碳綠色的生活。
板書設計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地球“發(fā)燒”了
減少我們的碳排放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讓學生明白學習、做事時馬虎的害處。
過程方法:
培養(yǎng)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做事認真好習慣,做一名做事學習不馬虎的好孩子。教學重點:知道做事粗心、馬虎、無耐心是不良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本領。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教學準備:圖片,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
預習提綱
1、什么是馬虎?馬虎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麻煩?
2、為什么會馬虎?
3.怎樣避免馬虎發(fā)生?
。1)做題時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
。2)做事情時要仔細。
。3)做事要有條理。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視頻《系紅領巾》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的少先隊員。視頻里姐姐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認真仔細不馬虎。值得我們學習。明白我們周圍有認真仔細習慣好的'學生,不馬虎。什么是不馬虎?課件《小馬虎的故事》讓學生感受馬虎帶來的麻煩和害處。讓學生
把學習、生活、游戲中的馬虎行為找出來。板書不做“小馬虎”。
二、看一看,麻煩在哪里?
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馬虎?爭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少年。學生舉手回答,看課件發(fā)現(xiàn)圖中的馬虎現(xiàn)象。讓學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觀察馬虎的行為,以此為鏡,對照自己來發(fā)現(xiàn)自己不良行為。如課件圖片,做錯了、畫錯了、寫錯了、看錯了、聽錯了、、、、等看14頁圖,老師搜集了一些大家馬虎的行為,出示課本中的三幅圖,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指名學生回答。
三、說一說,找出麻煩
1、同學們,其實馬虎這個小毛病也來找過我們每個小朋友,你有馬虎的時候嗎?反思自己的馬虎行為,自我認識。例如:生活、學習、活動學生自省(麻煩很多人、耽誤上課、上學遲到、、、學生自由回答)。
議一議,你身邊有“小虎”嗎?如何幫助他們改正。
。1)做題錯了
。2)試卷忘寫名字
。3)畫畫出現(xiàn)的錯誤(畫馬沒尾巴、兔子小耳朵)學生看課件觀察做錯的事情,明白麻煩隨處可見。忘了,
2、課件小組討論:為什么會馬虎呢?學生:為什會馬虎?學生:我忘了檢查、我當時太急了、做題時大意了
3、馬虎不僅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而且在做作業(yè)中等出現(xiàn)。現(xiàn)在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生活中學習中出現(xiàn)的馬虎,你成功的克服馬虎的事情和經驗和小組成員分享。也可以打開你的作業(yè)本或者練習冊,從里面找找你們馬虎的地方,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們是什么樣的馬虎,是怎么馬虎的。
然后請各小組的選出一名同學與全班同學分享。提升練習:他成了一名醫(yī)生,一名建筑設計師,一名老師,會怎么樣……課件:養(yǎng)成好習慣歌謠:四、怎樣克服馬虎
1.討論:怎么樣避免馬虎的發(fā)生呢?
。1)4人一組討論
。2)匯報討論結果
。3)師生共同總結:
1、做題時,要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
2、做事情時要仔細。
3、做題時要一道題一道題的做,
4、提示單,清單物品。
5、做事要有條理,有計劃2.細心口訣:火眼金睛要常練,注意集中不能忘題目會讀找關鍵,相關知識要回顧眼睛看過心里念,相似之間找規(guī)律
總結: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跟“小馬虎”告別!板書設計:不做“小馬虎”
做事認真、仔細,馬馬虎虎可不行。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親近身邊的動物,對自然界有共在感。
2.培養(yǎng)對自然的好奇心,樂于探索,提升珍愛動物生命的意識。
3.在愛護動物的同時,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與自然共在的美好情感,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生命意識,并用于指導實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我喜歡的動物
1.伴隨著英文歌曲《兔子舞》節(jié)奏感很強的旋律,教師不斷地變換動作并提問:這是什么動物?學生一邊跟著模仿不同動物的動作,一邊說出:小狗、養(yǎng)、老牛、小袋鼠、孔雀、兔子、大象等動物名字。
2、小組內討論自己喜歡的動物。
二、我和我的動物朋友
1、正因為這世界有了這么多生機勃勃的動物朋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和美好,所以我們要善待動物朋友。抽生說說你與動物的故事。
2.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薦學生上臺講自己與動物的故事,介紹
自己最親密的動物朋友。
3.教師總結發(fā)言。
三、怎樣才是真喜歡
1、閱讀繪本《我和小蜻蜓的.故事》,請學生暢談感悟,相機引導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那只小蜻蜓,會想說什么?”
2、看圖引導學生進行充分交流,教師相機提示了解動物習性的重要性,并滲透喂養(yǎng)動物的方法指導。
四、別讓自己受傷害
1、播放視頻資料《在野生動物園擅自下車,被老虎咬傷》。
2、分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與動物接觸而受傷的事,教師相機加以指導。
3、請學生在課后繼續(xù)探究與動物相處還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喜歡喝同學在一起,體驗和同學一起玩的愉悅,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
培養(yǎng)初步的群體觀念和合作意識,懂得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
2、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和樂群品質。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加深對大家一起玩的快樂體驗,從而形成樂群的品質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課間十分鐘同學們玩的很開心吧!你們玩了什么游戲?都是跟誰一起玩的?
學生暢談自己玩游戲時的快樂
師根據(jù)學生的故事提煉總結
二、觀看動畫片,理解和同學一起玩耍的快樂
教師播放動畫片,學生觀看,在相互交流感受與體會。
三.游戲
1、通過游戲來讓學生理解不遵守規(guī)則就會產生矛盾。
2、小組交流解決麻煩的辦法。
四、教師總結這堂課。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3
【教學目標】
1、做事情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2、初步養(yǎng)成做事認真細致的習慣。
3、知道要認真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
4、學習使用交流、討論等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知道要認真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初步養(yǎng)成做事認真細致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馬虎”。
。ㄒ唬⿴煟盒∨笥,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新朋友,看看他是誰呢?我們一起跟馬小虎打招呼吧!
。ǘ⿴煟航裉祚R小虎要去種樹,愿意跟他一起去嗎?
(三)師:誰來講下這個故事呢?
(四)師:你們認為馬小虎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朋友?(引導學生回答馬虎、粗心等。)
(五)師:像馬小虎這樣,做事不認真,粗心大意,沒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馬虎。怪不得他的好伙伴又給他起了另外一個名字呢,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因為馬小虎做事情太馬虎了,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馬虎。
二、探究活動。
。ㄒ唬┞(lián)系自身——捉馬虎。
1、尋找學習上的小馬虎。
。1)師:小朋友,其實小馬虎這個小毛病也來找過我們每個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大家仔細想一想,從開學到現(xiàn)在,你在學習上有沒有像小馬虎一樣不認真、馬馬虎虎的?(教師引導學生找馬虎。)
(2)師:我們先來做小老師,給別人找找作業(yè)上的小馬虎吧。(學生批拼音作業(yè),找出錯誤的地方,上臺來請同學訂正。)
。3)師:請作業(yè)正確的學生舉手,你是怎么做的呢?說說怎樣才能做到不馬虎?
。4)師:請打開你們的語文、數(shù)學作業(yè)本,找一找自己作業(yè)本上的小馬虎。(把學生分成
四人小組交流,大家互相提個醒,以后改正這些馬虎的小毛病。)
。5)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朋友又找出了很多作業(yè)本上的小毛病,老師這里收集了一些小朋友平時的作業(yè),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你能捉出其中的馬虎嗎?(出示學生錯誤作業(yè),學生找馬虎。)作業(yè)本上的錯誤都是我們馬虎造成的,我們以后做作業(yè)可不能再馬虎了,一定要認真檢查呀。
。6)師:馬虎這個小毛病有時很狡猾,有時候要別人提醒或要用時才會發(fā)現(xiàn)呢!仔細想一想,從開學到現(xiàn)在,你有沒有忘記過做值日?忘帶過小黃帽?有沒有忘了帶文具來上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能再現(xiàn)這么多學習上的馬虎。學習上有了小馬虎,會影響我們的`成績,我們不知不覺還會養(yǎng)成馬虎的壞毛病。以后我們可不能馬虎呀。
2、找生活中的小馬虎。
。1)師:小馬虎不僅來到我們學校,有時還會跟著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到家里,再仔細想一想,在家里,你像小馬虎一樣做過馬虎的事嗎?
。2)師:你能找出他們馬虎的表現(xiàn)嗎?這樣有什么不好?
教師總結:看來,我們生活中的小馬虎真不少呢,以后可得細心點,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呀!
。ǘ┌駱訉小笋R虎。
1、師:一次次小小的馬虎不但影響了我們的學習,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同學們,你們愿意和馬虎做朋友嗎?要不要做小馬虎?
2、師:剛才我們找到了這么多學習生活中的小馬虎,那我們怎樣才能克服馬虎呢?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引導學生說出認真、不粗心。)
3、師:小朋友們都不喜歡和馬虎做朋友,都想做個細心的小朋友,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其實啊,在我們身邊就有好多做事認真的小朋友。請你為細心的小朋友帶上小紅花,并說一句表揚他(她)的話。
。ㄈ┯螒蚩简灐氄J真。
1、師:小朋友,嘴上說說做事不馬虎是很容易的,但真的要改掉馬虎這個小毛病卻很難,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傳悄悄話”,老師要考考你們,看你們是不是真的做到不馬虎了。(學生分組玩游戲。)
2、師:老師想知道你們說了什么悄悄話,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知道。請每組最后聽的小朋友來說下你們說的悄悄話。
3、師:小朋友們想想:什么原因使我們游戲失敗了呢?(引導學生說出不仔細、不認真。)
4、師:勝利的小組來說下怎樣才能做好這個游戲。
5、師:做游戲時,聽的時候一定要認真。還要記住,說的時候要說清楚。還想再玩一次嗎?有沒有信心勝利?希望大家能向勝利的小組學習,做到“聽仔細、說清楚”,相信你們也會成功。(再玩說悄悄話的游戲。)
三、總結收獲,感悟提升。
師:小朋友們,馬虎的危害可真不小。●R小虎終于找到了做事不馬虎的秘訣,他編了首兒歌送給我們,提醒小朋友以后做事可千萬不能再馬虎了,大家一起跟老師讀一讀吧。(教師出示兒歌:小朋友們聽分明,馬虎的危害可不輕。做的事情放心上,認真仔細不要分神。做完記得要檢查,才能做到不馬虎。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長大干啥啥都行。)
。◣熍氖肿x后,師生再讀一遍。)
師:只要記住認真、仔細,我們一定能行。
四、拓展延伸,指導生活——鞏固好習慣。
。ㄒ唬⿴煟盒∨笥眩瑒偛盼覀冏鲇螒驎r要想做到不馬虎就感覺很難了,要想養(yǎng)成不馬虎的好習慣那就更難了,如果小馬虎再跑出來找我們做朋友,你們還會理他嗎?
。ǘ⿴煟豪蠋熡袀好主意,今天老師送大家一朵“七色花”,你們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把你以前的小馬虎填寫在花瓣上,如果你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就在這個花瓣上涂上你喜愛的顏色,等你把小馬虎全都改掉了,那你的花就變成了神奇的“七色花”。然后把花拿到學校里來,我們把它貼在教室的墻上,看誰的“七色花”開得最早,開得最艷。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義,知道家庭成員的構成及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通過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親情故事,培養(yǎng)表達能力和組織語言能力。
2.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了解家庭成員的構成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家庭成員的工作、愛好和習慣,萌發(fā)對家人的敬愛之情。
3.行為與習慣
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整潔的好習慣。
4.過程與方法
通過訪問,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產生對家人的敬愛之情;通過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知“家”的含義,知道家庭成員的構成、稱呼、關系,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
2.難點:通過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幻燈片、音頻資料(如歌曲《可愛的家》《讓愛住我家》)。
學生準備:與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錄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聆聽歌曲,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播放歌曲《可愛的家》)
教師引導學生給這首歌曲取名字。
學生聽歌曲并給歌曲取名字。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家,我們的家庭可愛、溫馨、美麗。
2.師:我們都有一個家,你家里有幾口人?你長得像誰?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我們同學中有的長得像媽媽,有的長得像爸爸,還有的長得既像媽媽又像爸爸,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走進家庭了解自己的家人,加深對家人的認識,體會家庭帶給我們的溫馨!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師: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在家里有很多我們的家人,你的家里還有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頁的兩棵大樹)師:你的家里還有誰?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的內容追問。
追問1:你的家人里有姑媽(姨媽)嗎?她是你爸爸(媽媽)的什么人?
追問2:你的家里有伯伯嗎?他是你爸爸的什么人?
追問3:你們家鄉(xiāng)把爸爸的哥哥叫做什么?
追問4:為什么伯伯、大爺都是爸爸的哥哥呢?
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回答問題。
師小結:他們都是我們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我們都有血緣關系,是一家人。伯伯、大爺都是對爸爸哥哥的稱呼,只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地方不同,叫法不同。
2.讀兒歌,認家人
(課件播放兒歌)
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爸爸的媽媽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媽媽的爸爸叫姥爺
媽媽的媽媽叫姥姥
媽媽的兄弟叫舅舅
媽媽的姐妹叫姨媽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兒歌。
3.游戲:我來問你來答。
教師拍手問: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學生回答:爺爺。
學生問,老師答。
學生之間互相問。
師小結:一家人就像枝繁葉茂的大樹一樣,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一家人。
【設計意圖:通過填圖、兒歌、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稱呼,明白家庭中的一家人應該相親相愛!
三、尋找家人的“影子”
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家庭成員之問的關系、稱呼,那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家人的'“影子”呢?
請小朋友們在自己身上尋找家人的“影子”,并跟自己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在組內分享。
教師請善于表達的學生在班內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的身上會有家人的“影子”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我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四、讓愛住我家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擊鼓傳花話家人”的游戲。
游戲規(guī)則:聽鼓聲傳花,鼓聲停,花傳到誰的手里,誰就來介紹自己的家人。
活動提示:學生可以邊展示圖片邊介紹自己的家人。
師小結:聽完你們的介紹,老師發(fā)現(xiàn)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
師:在這么溫馨的家庭里,肯定經常發(fā)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請把你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吧!
學生在小組里講述自己家的故事,從組中推選出一名講得最有趣的同學作為代表發(fā)言。
各小組推選出來的代表結合照片、圖片、錄像,講述自己家里有趣的事情。
師小結:我們的家多么可愛啊!我們的家充滿了快樂,我們要愛我們的家。(播放課件:歌曲《讓愛住我家》)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家人,回憶在家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感受家人的愛無處不在,從家人對自己的關愛中了解家庭的溫馨!
師小結:同學們,我們都有一個家,在這個家里,住著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個家充滿了歡樂、充滿了愛,我們要愛21世紀教育網(wǎng)版權所有
我們的家!
板書設計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媽媽姨媽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做家務是愛父母長輩的表現(xiàn)。
2、通過分享、交流和時間體驗,掌握基本的家務勞動技能。感受做家務的樂趣,體會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的美好。
3、指導手、動動腦,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家務勞動的技能,養(yǎng)成勤勞、負責、自助、自立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通過做家務讓學生產生參與感、擔當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夠為家庭帶來美好,這一切是非常有意義的。
【教學過程】
一、家務勞動情況小調查。
。ㄒ唬┱n前調查:在班內開展“我的小本領——家務勞動小調查”。請有條件的家長利用周末的時間為孩子進行錄像,帶到課堂上進行展示和交流。
。ǘ┏鍪尽疤O果樹”,請學生說說蘋果樹中的哪幾種家務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播放相應做家務的視頻,觀察其過程及步驟,為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提供資源。
(三)小組合作、交流分享。教師提問:平時喜歡做哪些家務?使學生有機會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過的力所能及的家務以及感受。
二、我是家務小能手。
。ㄒ唬┱堄袟l件的學生拍攝自家的照片。通過觀察照片,談話引入:這么整潔、美麗的家是誰的功勞呢?讓學生認識到家務勞動創(chuàng)造美。
。ǘ⿲W生上臺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等。教師引導臺上臺下的互動、欣賞點評,并適時指導,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家務勞動的方法與技巧。
。ㄈ┏鍪救榫硤D,引發(fā)學生讀圖感悟:做家務要講究方法,學會做家務會帶來快樂,要主動為家人分擔家務。
(四)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家務日),提問:視頻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產生了什么煩惱?你在做家務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煩惱嗎?幫助學生思考:做家務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該如何去克服呢?
三、我們一起合作。
(一)師:家務日中阿U做家務給媽媽添了許多麻煩,這是因為阿U不知道怎么做。有時候,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學一招。
(二)教師拿出示范用的衣服和褲子,說明,折疊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學習的家務勞動中的一項。請在家疊過衣服的同學上臺示范,教師從旁進行指導。
(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疊衣服的實踐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和總結。
(四)看看課本上的“這時怎么辦”,思考以下,遇到這些事的時候該怎么做。
(五)教師進行總結。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教案07-16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案05-17
《道德與法治》教案07-15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教案(集錦15篇)07-16
道德與法治教案07-11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03-29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05-17
人教版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06-29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3-04
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