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題四年級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應用題四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鞏固練習--教材第20-21頁練習五3-8題與15。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較容易的三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混合練習
1.做練習五的第4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這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計算步驟,然后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看看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一下兩種解法都對不對,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解題能力。如果沒有不同的解法,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找出另一種解法,集體討論、訂正。
2.做練習五的第5題。
先請一位學生讀題,說一說題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教師提問,指名讓學生回答:
要想求出平均每人做幾朵花,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兩個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能不能直接求出兩個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不能。)
還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二班做花的朵數。)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注意發(fā)現和鼓勵學生想出的不同解法。
3.做練習五的第6題。
教師可出示第6題的掛圖:請一位學生讀題后,教師借助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弄清楚“甲、乙二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向相同的方向出發(fā)!笔鞘裁匆馑。
然后,讓學生說一說這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接著教師提問,指名讓學生回答:
要想求出2小時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甲、乙2小時后各行了多少千米。)
能不能直接求出?(不能。)
還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乙騎摩托車的速度是多少。)
那么,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解答呢?(20×3×2-20×2=80)
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教師提問:這道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可以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引導學生想出可以先算出甲、乙二人每小時相距多少千米,再算出2小時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
教師讓學生自己試著列式計算。(20×3-20)×2=80
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教師提出問題:上面兩種解法,哪一種更簡便一些呢?(第二種解法更簡便一些。)
二、增加條件的練習
1.做練習五的第7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題里的.條件和問題,怎樣列式計算。然后,教師提出問題:
這是一道需要幾步計算的應用題?(兩步。)
你能改變題里的條件,使它變成一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嗎?
教師要求學生:想一想,應該怎樣改。引導學生想出只要把原題中的一個直接條件變成間接條件就可以了。(例如:把“五月份生產了2199件”改為“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產359件”或者把“四月份生產了1840件”改為“四月份比五月份少生產359件”。)
教師讓學生把自己改成的三步題,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解答出來。解答之后,可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兩步應用題與三步應用題的區(qū)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做練習五的第8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教師可出示這一題的示意圖: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使學生明確:這是一道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要想求出擴建以后的操場面積,應該先求出擴建以后操場的長和寬;要想求出擴建以后操場的面積比原來增加了多少,只要用擴建以后的操場面積減去擴建以前的操場面積就可以了。然后,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試做第15題。
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然后讓學生試著編題、改題。首先編一道完整的一步應用題:一輛汽車3小時行105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之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加條件、改變條件的敘述方法、改變問題等,把這道一步應用題改編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再改編成一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如兩步應用題:一輛汽車3小時行105千米,一輛自行車每小時行15千米。這輛汽車比自行車平均每小時多行多少千米?三步應用題:一輛汽車3小時行105千米,一輛自行車4小時行60千米。這輛汽車比自行車平均每小時多行多少千米?)
三、作業(yè)
練習五的第3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5-16頁上的例4,完成“做一做”中第1-3題和練習四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做練習四的第4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二、新課
教師出示例4,請一位學生讀題后,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教師提問:這道題說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給出的條件是什么?
教師綜述:通過上面的例題,我們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隊比第二隊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兩個條件。但是,所需的兩個條件不只一組,可以有兩組。有哪兩組?
教師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根據學生的意見,教師把兩組條件分別寫在黑板上兩個算式的下面:
平均每天第一隊比平均每天第一隊比
第二隊多修路多少米?第二隊多修路多少米?
第一隊每天第二隊每天第一隊比第二隊修了幾天?
修多少米?修多少米?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道題有兩種解法,而且這兩種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的三步題可以用兩步來解答,這樣就可以使計算變得比較簡便,應該掌握這種解法。我們平時在解題時,要注意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解法。
三、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16頁上“做一做”的第1、2、3題。
第1題,做完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糾正。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5、6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掌握沒有括號的乘除、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自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嘗試,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例題板書
教學設計:
一、復習
脫式計算并說明運算順序
467-240+129624÷3×2
二、新課
1、教學例3
出示掛圖
問:圖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價?
該怎樣解答?
強調列綜合算式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總結運算順序: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問: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么?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交流解答。
2、完成“做一做”
第1題:學生說明運算順序
第2題: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時說明解題思路,并說明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題:學生先估算再筆算,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第26—27頁例2、“想一想”和“練一練”,練習六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解答有兩種方法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不同解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把數量關系式說完整。
l行杉樹的棵樹+1行楊樹的棵數=( )
2.每行杉樹的棵數x3=( )
3.每行楊樹的棵數x3=( )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1)出示例2,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說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提問:杉樹和楊樹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線段圖怎樣畫?
學生回答后,教師畫出線段圖。
(2)用第一種方法解答。
提問:按照例1的解題思路,要求杉樹和楊樹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 ’
學生回答后,自己在書上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在學生說出分析過程的同時,教師出示板書:
3行杉樹的棵樹+3行楊樹的棵數=杉樹和楊樹一共有的棵數
(3)討論第二種解法。
教師在線段圖上表示杉樹棵數和楊樹棵數的第一段畫上紅色。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
提問:線段圖中上面第一段的紅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紅色部分表示什么?這兩段紅色部分合起來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樹和一行楊樹的棵數后,再怎樣求栽的杉樹和楊樹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勢表示一共的棵數是這樣的3部分)
按照這樣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樣求呢?(板書算式和結果。)
接下去怎樣算呢?請大家在書上把題目做完。
指名說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一說這一題的分析過程?梢詮臈l件開始說,也可以從問題開始說。(先由老師帶著說,再指名成績較好的學生說,然后由同學問互相說)
在學生說出分析過程的同時,老師出示板書:
1行杉樹和1行楊樹的棵數x3:3行杉樹和3行楊樹共有的
棵數
要求學生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口答綜合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號?
(4)組織比較。
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幾步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幾步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這兩種方法的解題過程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
提問:24x3表示幾個幾?20x3表示幾個幾?3個24加上3
個20表示幾個幾?(3個44)
提問:(24十20)x3表示3個多少?(3個44)
所以兩種解法的結果怎樣?哪一種解法比較簡便?
說明:第一種解法算式表示3個44是多少,第二種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個44是多少,計算結果相同。但因為解題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種解法先求出杉樹和楊樹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樹和楊樹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計算;第二種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樹和l行楊樹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樹和楊樹共有多少棵,用兩步計算。
2.討論。
把問題改成“栽的杉樹比楊樹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題目。
提問:用第一種解法,應該怎樣解答?
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集體列式解答。再指名說一說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問:用第二種解法,應該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指名學生說出分析過程,集體列式解答。再指名說一說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較:這道改編后的題和例2比,第一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第三步計算不一樣?兩題的第二種解法在解題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云第一步計算不一樣?
3.小結。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了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今天學習的`例題因為栽杉樹和楊樹的行數相同,因此有兩種解法,一種解法是用三步計算,另一種解法是用兩步計算。今后在解題時,可以任意選擇一種解法。
三、鞏固練習
1.數量關系訓練。
把數量關系式說完整。
(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個數x5=( )。
(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個數x5=( )。
(3)每行的人數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數=( )。
(4)每行的人數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數=( )。
2.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讀題,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按照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輔導。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兩種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練習六第7、8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說出每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六第5、6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9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5
課型
新授
本課題教時數:25本教時為第4教時備課日期10月23日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相差關系中逆敘的一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思路,能正確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相差關系的'逆敘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相差關系中逆敘的一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思路。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
二、學習新知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1.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1)養(yǎng)雞場養(yǎng)雞500只,賣出一些后還剩300只,賣出了多少只?
。2)張師傅和李師傅一共加工零件135個。其中李師傅加工了75個,張師傅加工了多少個?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2.應用題
糧站運來面粉96袋,運來的大米比面粉多24
袋,運來大米多少袋?
讀題后讓學生想一想,這樣的題用什么方法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1.出示例4,讀題
思考:例4與上面一道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
2.誰來說說例4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為什
么?
3.根據這個數量關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數x
的等式解答例4嗎?
第一步先做什么?
第二步要做什么?
第三步求未知數x的值要怎樣算?你的怎樣想的?
4.你能根據題意,檢驗這樣解答是否正確,可以怎樣檢驗?
5.根據題意,大米“比面粉多24袋”,還可以
找出怎樣的數量關系式?
6.今天學習的也是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應用題?例4可以列幾種等式來解答?
1.根據下面的條件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1)雞比鴨多30只
(2)楊樹比柳樹少15棵
。3)美術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麥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讀題,提問數量關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完成第2題
讀題,讓學生說數量關系式。
3.練習十二第5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練習。集體訂正。
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要分幾步做?要根據什么來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練習十二第6-7題
課后感受
比多比少類型的應用題,數量關系式學生找的不夠正確,導致列出的算式,錯誤率比較高。畫線段圖、找關鍵句等方法,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按解答應用題的步驟解題,學會列出演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2.通過應用題的解答,對學生進廳’兩史一情‘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同學們: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練習十五,通過練習來檢查和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技能。
(二)基本訓練
1.復習。
。1)請學生說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口答“練習十五”第1題。
。3)問:如果第①小題去掉直接做第②③小題,應該怎樣解答?
2.練習第二題。
。1)投影出示線段圖,請學生理解圖意。
。2)根據圖意,請學生口頭編應用題。
(3)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輔導中下學生。
。4)集體校對作業(yè),比一比,哪組學生做得好?
3.練習第5題。
(1)學生讀題、審題。
(2)分析:要求光這兩個條約,我國就被索取白銀多少萬兩?必須先知道什么?怎么求?
。3)學生列式回答,校對答案。
。4)通過計算,你懂得了什么?
4.練習第6、7題。
(1)、學生獨立作業(yè),教師巡視、指導。
。2)集體校對答案,教師針對題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思考題教學
1.讀題、審題,請學生說說題意。
2.分析:要求四人一共消滅蒼蠅多少只,可以怎樣思考?
提示:假如大春和俊俊消滅的蒼蠅總數與小敏和小榮的總數相等,都是235只,那么四人共消滅蒼蠅多少只?現在大春比小敏多54只,俊俊比小榮少15只,實際上四人共消滅蒼蠅多少只?
3.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指名回答,并板書計算過程。
235×2+54-15
=470十54-15
。509
4.問:算式中為什么要加上54減去15?
。ㄋ模┱n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第3、4、8題。
。ㄎ澹┱n堂總結
要能正確解答應用題,必須讀懂題目、理解題意、明確數量之間的.關系。弄清題意,分析數量關系是解題的關鍵;列式計算是解題的重點;檢驗和寫答案是解題正確的保證。
。┳鳂I(yè):《作業(yè)本》第50頁(五十)。
。3)發(fā)展的歸一和歸總應用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7
課題:三種常見數量關系的應用題
目標:1.從已學習的求幾個幾的應用題中,分類概括出三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2.掌握三種常見數量關系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思路,并能正確列式解答.
過程:
一、復習引入
。保陬^列式解答下面各題
(1)泥娃娃每個8元,買5個要多少元?
(2)鋼筆每支6元,買3支要多少元?
。3)汽車每小時行使80千米,3小時行使多少千米?
。4)冬冬每分步行70千米,4分步行多少千米?
。5)一臺印刷機每小時能印報紙4400張,2小時能印報紙多少張?
。6)一個建筑隊每天平整地基80平方米,3天能平整多少平方米?
2.比較上面6題,相同點: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關系式是每份數*份數=總數
根據事件的不同,給6道題分三類:購物問題、行程問題、工作問題。
。常n題:三種常見數量關系的`應用題
二、學習新知
。保页錾厦6題每題的每份數、份數、總數
2.問:你知道在購物問題、行程問題、工作問題中每份數、份數、總數又分別叫什么名稱?
。ㄗ寣W生根據生活經驗先說說,再看書自學)
。常懻摻涣鳎海1)購物問題,什么叫單價、數量、總價,舉例說明;
單價、數量、總價三者的關系怎樣,舉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符合上面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
(2)行程問題,(討論過程同上,重點理解“速度”)
(3)工作問題,(討論過程同上,重點理解“工作效率”)
三、練習鞏固
。保氁痪毜2、3題
。玻氁痪毜4、5、6題
四、變式深化
根據每個基本的數量關系式,推出另外兩個關系式并把4、5、6題進行相應的改編。
課題:正歸一應用題
目標:1.理解"照這樣計算"的含義,掌握正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并能根據常見的數量關系尋求解題思路;
。玻醪綄W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
過程:
一.情景導入,理解"照這樣計算"
買3瓶可樂要6元,你能知道買9瓶可樂要多少元嗎?
。保懻撝攸c:3瓶同樣的可樂,可以求出1瓶可樂的單價;要買的9瓶可樂與那3瓶是一樣的可樂,才可以求出9瓶可樂的總價.
得出:在數學上,用了一個簡潔的詞語來表達,叫"照這樣計算".
。玻畬W生說說對"照這樣計算"的理解.
二.展開新課
。保鍪就暾睦}:買3瓶可樂要6元,照這樣計算,買9瓶可樂要多少元?
。玻畬W生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
列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称浚对
9瓶?元
方法一:6/3*9方法二:6*(9/3)
(要求說出每種方法的解題思路,再比較兩種算法的不同)
三.練習鞏固
。保氁痪毜冢玻,6題(體會兩種解題方法的目前適用條件)
。玻氁痪毜冢鳖},找出3道題之間的聯系,進一步理解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
。常氁痪毜冢割},進一步掌握正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征.
四.小結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
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
3、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事物間聯系的`思想和比較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來自生產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1、指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感知算理。
2、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試算、討論、感知計算方法。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理解數量關系。
2、教學難點:利用線段圖理解數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
四、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課件、卡片、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
3×15×20900÷15÷20
4×5×8160÷8÷5
2、出示復習題:
要求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一種)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根據學生畫圖情況確定兩名同學板演。(每人一種解法,畫圖并列式計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學讀題,對比復習題,組織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
3、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已畫成的兩個線段圖中標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過標注,使學生明白,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并形成線段圖并板書:
每臺8小時織?米
5臺8小時織布160米,每臺8小時織?米
(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使學生感知算理。)
4、指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怎樣做?
5、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情況,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注出先要求的是圖中的哪一段,應該怎樣求?學生說清解答步驟后,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然后再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直接試做,分步解答。同桌間互相討論訂正。
6、指名學生口述分步解答過程,教師板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線段圖下對應位置板演成板書: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試算,感知計算方法。)
7、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1)、5臺1小時織?米(2)、每臺每時織?米
8.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
然后自己在書上第10頁填空,由一名學生板演,形成以下板書:
(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8=20(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9、集體訂正,訂正時進一步強調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討論:比較一下,兩種解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1、反饋練習:第10頁“做一做”。
讀題,思考: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要想求“1只母雞1個月下多少蛋”這個問題,可以先求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二種算法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學習,學生通過討論、思考、試算,進一步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三)、鞏固發(fā)展
1、練習三第1、2題。
2、對比性練習:練習三第4題。
3.根據題中提供的條件進行分組練習,練習題目由各組任選一組。
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
第一組題目:
填空:
第二組題目:
判斷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減法一步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準確迅速地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求未知數 (要求口述口算過程,并說出根據)
18+ =37 54- =23 +67=83
。26=13 +47=79 35- =7
2.板演(與口算同步進行)
學校買來70盒粉筆,用去28盒,還剩下多少盒?
。ㄓ喺逖荩瑫r把條件和問題對調,變成例7)
二、講授新課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解答應用題.(板書課題:解應用題)
1.教學例7
學校買來一些粉筆,用去28盒,還剩42盒.學校買來多少盒粉筆?
。1)指名讀題,分析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板書線段圖,學生根據線段圖列式解答.
28+42=70(盒)
(3)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提問:怎樣進行檢驗呢?
A: 用買來的70盒粉筆作為已知條件,減去用去的28盒,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說明解答正確.
B: 用買來的70盒粉筆作為已知條件,減去剩下的42盒,如果等于用去的28盒說明解答正確.
教師板書:
A:買來的盒數-用去的盒數=剩下的盒數
B:買來的.盒數-剩下的盒數=用去的盒數
提問:(a)買來的盒數知道嗎?
教師說明:可以設買來粉筆 盒.
(b)買來的盒數為 ,用去的知道嗎?剩下的知道嗎?誰能列出一個等式 ?
引導學生列式: -28=42 -42=28
(補充課題: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
。╟)結合題意說一說等式的意思.
(d)解答等式 -28=42 -42=28
。42+28 =42+28
=70 =70
教師說明:因為設未知數 時,已經說明單位名稱是盒,所以計算結果就不用再寫單位名稱.
2.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來解答應用題,它有哪些步驟呢?結合例7說一說.
第一步:讀題弄清題意,分清已知條件,求的是什么?設未知數為 (板書:設)
第二步:按照題意,找出哪些數量與哪些數量有相等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板書: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數 是多少(板書:求)
注意: 代表的數量不寫單位名稱.
第四步:檢驗并寫出答話.(板書:驗、答)
三、鞏固練習
1.食堂原來有27袋大米,又買來一些,現在共有43袋.食堂又買來多少袋大米?(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再解答出來)
訂正時要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并注意計算和書寫格式有沒有錯誤.
2.小林原來有一些郵票,同學又送給他14張,現在一共有70張.小林原來有多少張郵票?
3.小強讀一本童話書,已經讀了49頁,還有36頁沒有讀.這本童話書有多少頁?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誰能說一說列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解應用題的步驟?
五、課后作業(yè)
1.山坡上栽滿了松樹和柏樹.松樹有250棵,比柏樹多120棵.柏樹有多少棵?
2.小明有連環(huán)畫38本,比小林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大家來找茬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求未知數x的過程.
活動準備
教師將下列題目制成幻燈片或寫在小黑板上.
。1) -467=267
=467+267
。200
。2)520- =180
520+180=
340=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錯題(幻燈片或小黑板).
2.學生分組挑出題目中的錯誤.
3.挑得越多越快的小組獲勝.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76-178頁第8--13題,練習四十二的第18-19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會解答比較容易的行程應用題。
教學過程:
1.復習解答應用題的-般步驟。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解答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氣上學生多說一說,教師板書。然后教師把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完整地說一遍,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應用題時要經過哪些步驟,在每個步驟中應該怎樣做。尤其是在分析數量關系之后,確定算法、列算式時,要盡量用簡便方法解答。
復習歸一、歸總應用題。
讓學生打開書第176頁,做第9題,指定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教師了解有多少學生分列式,有多少學生列綜合算式。然后讓板演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按照解答應用題的'步驟解答的,怎樣分析數量關系。教師再按照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完整地講-遍,說一說怎樣列綜合算式。表揚列綜合算式解答的學生,并鼓勵分步列式解答的學生,以后要盡量列綜合算式解答。
3.復習行程問題,做第177頁第1l題,指名讀題,提問:“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做。
4.課堂練習。
做練習四十二的第18、19題。
5.小結。
教師結合第19題的解答過程,再復述一遍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課題五:
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練習四十二的第22-31題。
教學目的: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口算練習。
做第26題。讓學生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教師把時間控制在4分半。訂正時,了解有多少學生沒做完;有多少學生做完了,但錯誤率超過15%。這些學生在口算上沒有達到教學要求,要加強練習?梢猿槌鰩椎李}指名說一說口算方法。
2.筆算練習。
第27題,要檢查學生在點小數點、移動小數點及驗算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補充練習。
第28題,先讓學生獨立做。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還要檢查有多少學生沒有達到教學要求,對他們要加強輔導。
3.應用題練習。
第30題,讓學生先獨立做?赡艽蟛糠謱W生都能列出算式,讓學生再想
一想怎樣做。
第31題,教師提示學生,如果摩托車的速度直接給出,怎樣算這道題;再想一想,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2倍應怎樣列式計算。再讓學生做題,集體訂正。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1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簡單的三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教師用口算卡片或小黑板出示口算題,指名讓學生計算。
9300÷300=650-350=5400÷600=
12×500=4800÷800=370-190=
240+260=700×30=80×5×2=
二、混合運算練習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題目,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時,指名讓學生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說出得數。
。44+36×5)÷32400÷(632-27×16)
33×(60-168÷3)(54+14×9)×2
三、解答應用題練習
1.做練習五的第9題。
請一位學生讀第(1)題后,先指名讓幾名學生說這題的兩種解法,并且說出每種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接著讓學生做第(2)題,做完以后集體訂正。訂正時也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解法,并且說出每種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做練習五的第10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法。接著,教師可以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如果有學生列的算式是:(7+8)×6=90(個),要讓列出算式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講清算理。
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教師可以提問:這道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為什么?
4.做練習五的第13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先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然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法,并且說一說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做練習五的第12題。
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6.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試做第14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這道題有一般解法和簡便解法。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原來計劃每天做多少件玩具:9060÷4=2265(件),再求出現在每天做多少件玩具:(9060+120)÷4=2295(件),最后求出現在每天要比原來多做多少件玩具:2295-2265=30(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認真讀題,一步步分析出解法。這道題的簡便解法是:想現在總共要多做120件玩具。而這120件要平均分配到每天做的玩具數中去,因此,每天做的玩具數就增加了:120÷4=30(件)。所以,平均每天要比原來多做30件玩具。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頁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第1-2題和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掌握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小黑板出示復習題。
根據一個已知條件和問題,口頭補充另一個已知條件,列式解答。
2、教師讓學生打開教科書,做書上的復習題。
讓學生填上適當的條件,然后獨立解答。解答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時自己是怎樣想的,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二、新課
教師將復習題改成例3,(四年級的人數不直接給出,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請一位學生讀題。
讀題后,讓學生想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
教師提問:要求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
教師指名讓學生結合線段圖進行分析。
第一步要算出三年級有多少人。由“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算出三年級的人數:
40×4=160(人)
第二步的要算出四年級有多少人。由“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算出四年級的人數:
38×3=114(人)
第三步把兩個年級的人數合起來,求出兩個年級的.人數。
分析完后,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解答完后,再讓學生復述解題過程。
教師提問:如果把上面的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該怎樣解答?
教師讓學生獨立解答,解答之后,指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5頁上“做一做”的第1、2題。
2、做練習四的第1題。
四、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2、3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三步計算應用題--教材第18-19頁例5,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五1-2題。
教學目的:
1.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
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理解應用題數量關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22=45÷(3+2×6)=
168-17×4=100-100÷5×3=(100-100÷5)×3=
2.復習題: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讀題,分析解題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共栽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怎樣求?為什么用“56×2”,你是根據哪句話這樣求的?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轉板改復習題為例5
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討論,你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ń處熢凇拔迥昙壴缘谋人哪昙壙倲瞪10棵”下畫出曲線)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呢?
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和題意討論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據什么這樣說的?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三四年級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5.通過交流匯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形成板書:
四年級栽樹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級共栽樹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樹158棵。
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么?
抓住關鍵句理解數量關系,依據關鍵句確定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6.小結
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么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只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題目內容而確定。
7.反饋練習:教材第19頁做一做1題
同桌討論,關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題意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確定2~3名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然后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四、鞏固發(fā)展
1.做一做第2題、第3題
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說一下這道題的關鍵句是什么,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獨立完成。
2.練習五第1題
先畫圖表示數量關系。
五、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學習內容,指出這類應用題是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
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鍵語句,明確數量關系,通過分析關鍵語句確定的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步驟。
提示同學,有的已知條件在解題時不只用一次。
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五第2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4
教學內容:練習三十五的第9-15題。
教學目的:通過解答應用題的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答。
2.7+1.54.5×20xx.2×80
7.1-5.162÷l004.8-0.5
l0.4-6.41.5×402.8×0.5
31.5-9.590.6÷378+97
2.做練習三十五的第9題。(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最后集體訂正。)
二、解答應用題練習
1.做第149頁第12題。
讓全體學生看書,請一名學生讀題。
教師:“我們學過,解答應用題一般經過哪幾個步驟?”(請學生簡要回答。)誰來說一說怎樣用線段圖來表示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請一名學生說,教師畫圖。)
請一名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著重說明,這雖不是相遇問題,但是通過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數量關系與相遇問題相似,也是用速度乘以時間,解答的方法有兩種。)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最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十五的第13題。
先讓全體學生看書,并在練習本,試著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然后,請一、兩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來。
教師:“從這幅圖中可以看出,因為兩船是同時同向開出,由于乙船的速度比甲船快,所以經過8小時,乙船要比甲船多行一段路程。這段路程就是這時兩船之間的距離。請大家想一想,這段路程應該怎樣求?自己在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解答完后,請一、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三、小結和布置作業(yè)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進行了解答應用題的'練習。大家要注意,無論是解答什么樣的應用題,-定要在弄清題意、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解答。當題目比較復雜時,可以畫出線段圖來幫助思考!
2.作業(yè):練習三十五的第11、14、15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搞清發(fā)展的“歸一”和“歸總”、“正歸一”和“反歸一”、“正歸總”和“反歸總”各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及相互的聯系和區(qū)別,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并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這節(jié)是練習課,通過練習要求大家根據“歸一”、“歸總”應用題的'各種數量關系進行正確解答計算。
。ǘ┗居柧
1.同學們到茶場采茶葉,第一小組5人采茶葉450克,照這樣計算第二小組8人可以采茶葉多少千克?(投影)
。1)問:要求第二小組8人可以采茶葉多少千克?必須先知道什么?
(2)學生練習解題,校對答案。
2.“練習十六”第1題。
。1)讀題:比較與剛才做的題的異同?
。2)要求“可以比第一組多采茶葉多少千克”必須先求什么?怎樣回答?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列式。
450÷5×8-450450÷5×(8-5)
3.“練習十六”第2題。
。1)問:要求“剩下的要修多少天才能完成”必須知道哪兩個數量,怎樣求?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列式:
。900-375)÷(375÷5)
。3)把問題改成“照這樣計算,再修7大可以修好,這段公路長多少米”怎樣列式?
。4)引導學生列式,板書:
375÷5×7+375或375÷5×(7+5)
(5)討論:比較兩題的異同點?
。6)歸納:共同點是兩題都是歸一應用題,都是先求每份數;不同點是第四小題是反歸一求份數,第二小題正歸一求總量。
4.“練習十六”第3題。
(1)讀題、理解題意。
。2)討論比較兩小題的異同點?
。3)歸納:兩小題的共同點是兩題都是歸總應用題,都是先求總量是多少;不同點是第四小題求“幾天可以完成”是份數;第二小題求“每天要加工多少個零件”是每份數。
。4)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輔導學生。
(5)投影,學生作業(yè),校對,改正錯誤。
(三)課堂作業(yè):“練習十六”第4題。
(四)課堂總結
發(fā)展型的歸一應用題和歸總應用題是在基本的歸一和歸總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基礎上進行解答的,同學們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要注意分析比較其中的異同點,然后確定解題的步驟。
。ㄎ澹┳鳂I(yè):《作業(yè)本》第52頁(五十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07-26
連除應用題教案04-12
應用題參考教案04-04
幼兒園應用題教案02-24
四年級數學教案:復習應用題04-07
兩步計算應用題教案01-08
《列方程解應用題》教案12-19
連除應用題教案15篇【推薦】04-17
列方程解應用題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