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综合图片亚洲综合网站,亚洲欧美激情综合首页,在线看日韩,欧美xxxx性喷潮,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8-16 07:29:5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shù)據(jù)來確定位置,能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標出下列班上同學的位置(圖略)

  {借助教師操作臺上的學生座位圖,迅速將實際的具體情境數(shù)學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jīng)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0列、0行,并指導學生正確找出。)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jù)書上所給的數(shù)據(jù),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jīng)驗和知識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jīng)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shù)學方法確定位置,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空間觀念。}

  (二)、課堂提高

  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jù)也發(fā)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內相互說說。

  (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

  {讓學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數(shù)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數(shù)與形之間的橋梁,加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

  三、當堂測評

  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后,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練習一第5題

  (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shù)據(jù)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繼續(xù)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堂自我評價

  這節(jié)課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怎樣?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五、設計意圖:

  本節(jié)知識,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fā),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yǎng)起先說“列”后說“行”的習慣。然后再過度到用網(wǎng)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wǎng)格坐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20以內數(shù)的讀寫,組成數(shù)序等,使學生加深對數(shù)的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

  3、在數(shù)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知道數(shù)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20以內數(shù)的組成及加減法。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審清題意。

  教學難點

  關鍵

  教學資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時間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復習加減法的意義

  二、提高計算能力的訓練。

  三、小結1、出示圖。

  師: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用加法呢?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6+4=10。

  師:這帽圖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4+6=10。

  師:在日常生活中,6+4=10這個算式還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例子,說說加法算式的其他內涵。

  2、出示圖。

 。1)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學生獨立列出算式。

 。3)集體交流反饋,并結合圖意說說每個算式表示的含義。

  1、做課本97頁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計算答案寫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連線和比較大小。

  2、做題單中的'加減混合運算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3、做課本97頁的第8題。

 。1)比一比誰開的花最美。

  教師說明完要求后,學生獨立完成,做對的你的花才能開得美。

  (2)填空,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學互相訂正。

  4、做98頁的第13題。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規(guī)律后,獨立完成。

 。2)破密碼。

  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最快打開保險箱的門。

  今天我們復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還要自己復習兩個加法表和兩個減法表。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戲。每個同學對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對。

  學生快速口算。

  討論:指名回答。

  學生做完后,問是怎樣想的。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題單時,師巡視。作為復習課,不能只是單純地做習題,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系統(tǒng)地整理,因此設計了這樣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復習課的主線,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分析的過程中,總結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路,歸納解決問題的辦法。

  20以內數(shù)的認識與計算教學設計是我們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初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經(jīng)歷探索和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性質.和分數(shù)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shù)概念的擴展,理解運算的意義,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jīng)歷探索兩個數(shù)(指非0自然數(shù),下同)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及求法的過程,進一步引發(fā)認識自然數(shù)特征及其相互關系的愿望.

 。、讓學生在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jīng)驗,并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的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jīng)歷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相關數(shù)據(jù)的過程,能看懂常見的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描述數(shù)據(jù)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tǒng)計圖.

  數(shù)學思考:

 。薄⒃谡J識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shù),公因數(shù),以及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過程中,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并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認識分數(shù)的意義,探索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的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驗證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shù)感.

 。、在學習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鍛煉形象思維,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學習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描述數(shù)據(jù),以及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tǒng)計觀念,培養(yǎng)統(tǒng)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xiàn)實情景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shù),數(shù)對,計算公式,統(tǒng)計等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應用意識.

  2、在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shù)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過程,用公式解決有關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的實際問題,以及用調查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根據(jù)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的策略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

 。、能積極參與各項數(shù)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在探索數(shù)學知識,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不斷增強學數(shù)學,因數(shù)學的自覺性.

 。、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發(fā)現(xiàn)錯誤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活動,進一步了解有關數(shù)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shù)學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

  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

  1、方程

  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難點:等式性質的理解及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確定位置

  重點: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用數(shù)對表示具體情景中的物體的位置.

  難點:用數(shù)對描述實際情景中的物體位置到用數(shù)對描述方格圖上的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

 。、公倍數(shù)和公因數(shù)

  重,難點:會求10以內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100以內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

  4、認識分數(shù)

  重點:理解單位"1",分數(shù)單位及分數(shù)的意義,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分數(shù)的應用.

  難點:單位"1",分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

 。、找規(guī)律

  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表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

  難點:是把圖形分別沿兩個方向平移,根據(jù)這兩個方向平移的次數(shù)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shù).

 。、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重點:使學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和通分的方法.

  難點:熟練,正確地進行約分,通分,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

 。、統(tǒng)計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9、80頁上的例2、例3,議一議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五第3~6題。

  【教學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shù)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2.掌握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學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筆算,如果用筆算的可進行板演。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間、末尾沒有零的筆算,那么中間、末尾有零的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學生獨立思考,解答,抽一個學生板演。

  (2)匯報思考過程及結果,在視頻展臺上展出學生計算的豎式,可能有以下兩種:240240×30000×307200720

  7200

  (3)討論:這道題和我們前面研究的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兩種算法哪種更簡便?這道題為什么可以這樣來計算?

  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進行討論。如果學生探討有困難,則可用以下的教學設計。

  教師:第二個豎式把240和30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兩個0,24×3和240×30的結果一樣嗎?

  學生:不一樣。

  教師:哪一個算式的乘積小?

  學生:24×3

  教師:算一算24×3的結果。

  學生算出24×3=72。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72與7200相比,縮小了100倍,為了保持積的大小不變,我們把積擴大了100倍。

  配合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如下板書: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計算過程?

  學生:略

  教師:你認為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引導學生歸納出: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乘完后,看因數(shù)末尾一共有多少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及時鞏固,算一算課堂活動的第2小題的前兩小題:230×40,380×87。

  2.教學例3。多媒體課件出示例3題目。

  (1)根據(jù)題意,學生列式:108×18。

  (2)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學生:因數(shù)中間有0

  (3)學生獨立思考

  計算,抽一學生板演。

  教師巡視,重點圍繞豎式的書寫,從而歸納出中間有0的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的方法、要點。

  3.結合兩個例題,小結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

  教師:在這兩個題目中,王師傅每分行240m和列車平均每時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學生:速度

  教師:30分和8時都叫做什么?

  學生:時間

  教師:要求路程,你發(fā)現(xiàn)了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速度×時間=路程。

  [點評:這個教學片段主要展示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shù)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并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這個過程主要由“發(fā)現(xiàn)、探索、小結”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相扣,體現(xiàn)了學生探索新算法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

  4.課堂活動。

  (1)怎樣用豎式計算34×386?

  學生按書中的程序計算完成后,通過兩個豎式的對比,討論得出:三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相乘的時候,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更習慣于把位數(shù)多的因數(shù)寫在上面。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后面兩個小題:65×408,207×20。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6題。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①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lián)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

  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shù)“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shù)“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shù)。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看圖體溫并解答

  圖1:顯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個。

  學生可以提問:平均每盒有多少個?

  圖2:顯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標注6個裝,旁邊出示一共600個。

  學生可以提問:一共有多少袋?

  2、根據(jù)問題選擇條件解答。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圖意

  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問: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數(shù)學信息?

  問:要求什么問題?怎么樣列式?

  2、自主探索。

  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組商量,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匯報

 、224/2=112(本)112/4=28(本)

  問:第一步是根據(jù)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第二步是根據(jù)哪兩個條件來求的?

 、4*2=8(層)224/8=28(本)

  問:第一步是根據(jù)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第二步是根據(jù)哪兩個條件來求的?

  4、討論比較。

  問: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應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圖中呈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再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最后讓學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饋時,教師分別提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據(jù)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

  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解法進行比較。

  2、想想做做2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出示一個藥瓶,通過投影放大顯示藥瓶上的.相關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問題:這瓶藥可以吃多少天?

  讓學生先討論這些信息的含義,再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交流匯報。

  3、想想做做3

  出示學生購買乒乓球拍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解答。

  注意提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找到圖中隱藏的已知條件有兩個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學生交流比較。

  四、課堂作業(yè)

  商店運來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條。每包有多少條毛巾?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98頁。

  教學案例

  師:說一個你最喜歡的100以內的數(shù),并說說為什么?

  生1:我喜歡60,因為我們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歡7,因為我今年7歲了。

 。ɡ蠋煱褜W生說的數(shù)字一一寫在黑板上。)

  師:大家說了這么多喜歡的數(shù)字。那么,你們能不能選擇+其中的兩個數(shù)字組成一道加法或減法算式?能的話將它寫在卡片上。

 。ò褜W生編好的.算式卡片貼到黑板上。)師:看著一黑板亂七八糟的卡片,你現(xiàn)在最想對它們做什么?誰愿意幫這個忙?

  生1:給它們分類。

  生2:按順序排一排。

  師:小組內討論一下,按什么順序排?理由是什么?

  組1:我們組認為按得數(shù)大小排比較好。

  組2:我們組認為按計算方法排比較合理。

  組3:我們組同意2號組的意見。我們還把加法計算題分成兩類:一類是進位加法,一類是不進位加法;還把減法計算題也分成兩類:一類是退位減法,一類是不退位減法。

  師:說得真好!就請你上來幫老師來歸歸類。

  師: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道題說說你怎么算出來的?

  生1:我來說進位加法36+8。我是這樣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減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10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8

  教學內容

  課本第4—5頁中的例3及相應的“算一算”,“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境,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z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購物情境,掌握混合運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例3的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前題診測

  1、提問:不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2、計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運算順序,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意。

  問:從圖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傧茸寣W生用分步式獨立解決“兒童衣服多少元一件”這個問題,組織全班交流,說說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谧寣W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組織討論“213-78÷3”這個算式是否符合解決此題的順序,進而探討出用小括號“()”來幫忙。

  ③引導歸納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練習。

  讓學生完成課本第4頁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學生口答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三、鞏固深化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

  提問: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請舉例說明。

  五、作業(yè)布置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9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比較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單數(shù),什么是雙數(shù)。

  2、通過比一比,估一估,進一步掌握比較多個數(shù)大小的方法,學會有根據(jù)的進行選擇,提高估計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3、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比較多個數(shù)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單雙數(shù)的含義,學會有根據(jù)的進行選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請小朋友想想,我們這兩天學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數(shù)的順序與比較數(shù)的`大。┙裉爝@堂課,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進行鞏固和練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二、基礎練習鞏固

  1、填一填,想一想,說一說。

  出示課本練習六的第1題,引導學生看題,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數(shù)嗎?認真觀察這幾個數(shù),想一想,誰最接近90,為什么?那么97是接近100,還是90呢?為什么?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還是90呢?

  2、數(shù)一數(shù)

  練習六第2題,從21數(shù)到40,再從40倒著數(shù)到21。

  3、郵遞員送信

  練習六第3題,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交流結果。

  4、練習六第4題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

  三、綜合發(fā)展練習

  1、練習六第5題

  接著填一填。讓學生先觀察找出排列規(guī)律。學生練習后交流結果。

  2、認識單數(shù)、雙數(shù)

 。1)練習六第6題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明房子上的數(shù)是門牌號。提問:左邊的門牌號是哪些數(shù),你能接著數(shù)下去嗎?右邊的呢?53號在那一邊?68號呢?它們各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2)練習六第7題

  圈一圈,讀一讀。

  3、練習六第8題。

  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選擇答案

  4、思考題

  讀題,明確題意。交流結果。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進一步了解了哪些內容?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0

  教案內容: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至12頁練習三的第1~6,9題。

  【教學要求】

 、币龑W生先思考再計算,邊計算邊思考,計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

 、察柟虒W生已掌握的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口算及筆算,能夠熟練地進行試商和調商。

 、呈箤W生探索計算方法和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鍛煉克服困難的意識,培養(yǎng)認真負責的精神,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口算

 、背鍪揪毩暼诹}。

 、矊W生口算。

 、持该f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筆算

  ⒈練習三第3題。

 、胖该x題。

 、仆乐g活動:一位同學估計商是幾位數(shù),再估計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學通過筆算來驗證,然后兩位同學交換,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學估計的最準。

 、侵该麉R報。

 、日f說估商準確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簿毩暼4題。

 、胖该x題。

 、埔孕〗M為單位活動:估計一下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幾,商可能是多少組內同學討論。

 、欠纸M將剛才估計的題目再筆算一下,來驗證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學生練習。

 、热嘟涣,訂正。

 、芍该埑龉烙嫷米顪实耐瑢W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經(jīng)驗。

  三,解決問題

 、本毩暼5題。

 、胖该麑W生讀題。

 、瀑|疑:要求養(yǎng)雞只數(shù)是鴨九倍,應先求什么

 、侵该逖。

  ⑷集體證下。

 、簿毩暼9題。

 、懦鍪静鍒D,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通過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聘鶕(jù)圖中的信息,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嗎(出示2個問題)。

  ⑶學生獨立完成。

 、刃〗M內互相說說是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的

 、扇嘟涣鞑⒓w訂下。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shù)、讀、寫100以內的數(shù)。

  2、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shù)、讀、寫100以內的.數(shù),特別注意過九的數(shù)。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shù)器、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暎

  1、復習數(shù)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shù)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shù)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shù)都是20以內的數(shù),如果是20以上的數(shù)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shù)器表示?”

  說一說數(shù)的組成。

 。▽W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ㄈ┬抡n: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shù)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shù)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shù):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shù),學生聽數(shù)并動手寫數(shù),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shù),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shù),要求寫數(shù)和讀數(shù)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shù)。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shù)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shù),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shù)是()。

 。ㄋ模┬〗Y: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shù)和寫數(shù)。(板書:讀數(shù)、寫數(shù))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shù)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shù)的讀寫呢?好我們現(xiàn)在來做練習。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操作進一步經(jīng)歷十幾減9的計算過程,比較熟練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能用“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探究計算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題卡、小棒

  【教學過程】

  一、熱身賽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體訂正

  (2)評講:請你說說17-9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師: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幾減九的幾種方法,那么老師希望大家在后面學習過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題。好,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十幾減九的練習課。(板書課題:十幾減九的練習課)

  二、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喜羊羊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今天喜洋洋他們來到我們的課堂了,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你們好

  師:今天一大早懶羊羊村長把大家召集了起來,交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原來灰太狼趁大家沒注意,把羊村的寶藏偷走了,現(xiàn)在任務就是要小羊們找回寶藏。當然這一路上困難重重,大家有信心幫他們奪回寶藏嗎?

  生:有!

  師:好,下面就進入我們的闖關活動。

  1.速度大作戰(zhàn)

  師:我們來和喜羊羊比一比誰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歡的算法算算18-9= ( )

  2.看圖寫算式

  師: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學們,我們來到了草莓地。

  3.力氣大作戰(zhàn)

  師:同學們吃飽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們比力氣呢(在圓圈里填上大于號,小于號或者等于號)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是小學數(shù)學最后教學的形體知識。與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圓柱和圓錐也是基本的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經(jīng)常能夠看到這些形狀的物體。教學圓柱和圓錐,能夠擴大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范圍,豐富對形體的認識,有利于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教學圓柱和圓錐,也能夠豐富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活動經(jīng)驗,深入理解體積的意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利于完善認知結構,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學圓柱和圓錐,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探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機會,有利于轉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具體安排見下表:

  例1圓柱、圓錐的形狀特點

  例2圓柱的側面積

  例3圓柱的表面積

  例4圓柱的體積

  例5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shù)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10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圓柱和圓錐

  教學內容: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fā)現(xiàn)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及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2、教師: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么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說。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么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圖(5)是什么形狀?板書:圓錐

  你能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說,如鉛筆、煙囪、套管、鉛錘等)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二、合作探究,認識特征

 。ㄒ唬┱J識圓柱的特征

  1、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

  談話:對于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后再來研究,好嗎?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并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傧瓤匆豢,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②再摸一摸每個面有什么特征?

 、廴缓笮〗M內互相說一說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么特點?

  教師巡視解答疑惑。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ㄏ戎该麑W生拿著實物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指名不拿實物說發(fā)現(xiàn)。師生及時共同進行評價)

  談話: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個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說,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大小相等,叫圓柱的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課件隨時演示,將茶筒的底面和側面抽象出的圓柱立體圖形

  板書:底面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1個曲面

  高兩底之間的距離

  3、認識圓柱的高

  教師從學生拿來的圓柱中隨便找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圓柱,讓學生觀察比較。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底面大小決定圓柱粗細,高決定圓柱的高矮

  談話:哪是圓柱的高,誰來指一指?

  談話:你知道你手中的圓柱形有多高嗎?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條嗎?

  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圓柱的高,記下測量數(shù)據(jù),多量幾條,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測量結果。指名一組到講臺前演示,使學生明確:圓柱的高長度相等,有無數(shù)條。

  提問:什么是圓柱的高?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高上下兩底面之間的距離(無數(shù)條)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圓柱的高

 。ǘ┱J識圓錐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圓柱,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錐形物體,觀察圓錐體,摸一摸、量一量,和圓柱比一比,它與圓柱有什么不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觀察結果。

  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圓錐是尖的有一個頂點。

  教師出示圓錐實物課件

  思考:圓錐有幾條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fā)學生用平移的方法將藏在圓錐中的高平移出來測量,學生合作動手測量圓錐模形的高并指名上臺演示。

  板書:底面1個圓形

  側面1個曲面

  高1條

  2、交流對圓錐的認識

  3、小組討論比較圓柱與圓錐的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5、學生閱讀課本9、10頁的內容。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回顧新知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點,鞏固圓柱與圓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圓柱和圓錐

  觀察—比較—歸納

  圓錐

  底面1個圓形

  側面1個曲面

  高1條

  圓柱

  底面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1個曲面

  高兩底之間的距離

  第二課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的'例2、第12頁的例3和第12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4~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推理,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探究并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意義,正確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師生各備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紙包好,剪刀、膠水、圓規(guī)、白紙一張、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滲透思想

 、保ǔ鍪疽粡堥L方形紙)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我想讓它站起來,你有什么辦法嗎?

  小結:原來在一定條件下平面可以“化直為曲”。

  ⒉把這個圓柱形的紙筒打開后是什么形狀?

  小結:同樣地,在一定條件下曲面可以“化曲為直”。

  ⒊揭題:這節(jié)課將運用這個知識來研究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板: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

  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特別愛喝飲料,今天我們共同帶來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來?

  師引導:我們就來先來解決這位同學提出的商標紙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圓柱的側面積)

  1、引導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僭O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商標紙的面積呢?

 、谌嘟涣鳎貉刂涌p把商標紙剪開,再展平。

 、坌〗M合作探究: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聽清要求:先獨立剪開商標紙展開,再觀察展開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交流一下。接頭處忽略不計。

 、軈R報交流: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指名上臺拿著學具匯報,生。(師再追問:通過剛才同學的匯報,我們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呀?學生回答,師適時板書)

 、菰鯓佑嬎銏A柱的側面積?再次追問:為什么?(補充板書)

 、扌〗Y:你們真不錯,巧妙地運用化曲為直,探討發(fā)現(xiàn)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佻F(xiàn)在請你計算一下這罐椰子汁所用商標紙的面積(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長約是厘米,高約是厘米)你是怎樣算的?

 、诮鉀Q例2:

  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直接告訴你底面周長,例如怎么算?學生獨立做在書上,指名一生板演,集體反饋。

 、鬯伎迹阂笠粋圓柱的側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苄〗Y: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底面周長,應用已知直徑(或半徑)求周長的方法,然后求側面積。

  (二)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賱邮仲N出圓柱表面積:拿著實物,光這樣一個側面能裝飲料嗎?還需加上(兩個底面)我們把這個圓柱飲料罐各部分一一展開粘在紙上(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發(fā)現(xiàn)兩種常見粘法)交流展示,最好這樣放。

  看著圓柱展開圖,讓它在頭腦中動起來(長方形的長等于…寬等于…)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指著圖,由這些些部分組成了圓柱的表面積,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板書)

 、趧邮之嫵鰣A柱表面展開圖:下面我們要畫圓柱的展開圖,畫前先算一算,學生算好后回答,師板書。

  要求畫在書上的方格紙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畫出圓柱的哪幾個面?二要注意每個方格紙邊長厘米,根據(jù)算的數(shù)據(jù)合理布局。(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作評價)

  3、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倮3中的圓柱表面積會算嗎?

  獨立做在書上,交流反饋: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時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積。

  ②出示易拉罐的數(shù)據(jù),圖例:半徑:2.5厘米,高:12厘米,求鐵皮用料。

 、垡笠粋圓柱的表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三、應用練習,鞏固深化

  過渡: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圓柱體實物,你會根據(jù)實際算出它們要求的面積嗎?

  1、教材第12頁“練一練”(理解題意要求的是圓柱的哪部分面積后獨立做)

  2、練習二第6題。(通過填表幫助學生進一步區(qū)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三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側面積、底面積與表面積之間的聯(lián)系,使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課總結,認識升華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4、5題。

  板書: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ch

  圓柱表面積=1個側面積+2個底面積

  第三課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練習二第1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二、實際應用

  1、練習二第7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需要白鐵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幾個面的面積?(側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3)集中分析評講。

  2、練習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9題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4、練習二第10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這個“博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求哪些面的面積?

 。3)學生自主完成。

 。4)集體評講,注重后進生輔導。

  5、練習二第11題

 。1)學生讀題。

 。2)提問:要想求“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須先求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6、練習二第12題

 。1)學生讀題。

 。2)引導思考。

 。3)集體練習

  7、練習二思考題(學有余力學生完成。)

  引導思考:截成3段截了幾次?一共多了幾個面?幾個什么樣的面?那么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會做嗎?接下來學生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對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四、課堂作業(yè)

  基礎訓練。

  第四課時: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PPT課件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xiàn)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啟發(fā):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怎么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能根據(jù)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比較不同單位表示的錢數(shù)的大小。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具體購物情境,體會購物的總錢數(shù)和購物的數(shù)量,積累購物的初步經(jīng)驗;感受購物問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發(fā)展初步的思維能力。

  3、體會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廣泛應用,感受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培養(yǎng)獨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元、角、分簡單換算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購物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做練習十第3題

  2、做練習十第4題

  3、做練習十第5題

  4、做練習十第6題

  5、做練習十第7題

  一、回顧引入

  1、回顧舊知

  提問:這單一已經(jīng)認識了人民幣的那些知識?請吧你的認識和大家說說

  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認識。

  2、引入課題

  小朋友真棒!為了鞏固和應用小朋友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繼續(xù)練習有關元、角、分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再現(xiàn)就知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說說各是多少錢。

  2、口答

  提問:1元人民幣可以換幾張1角的?可以換幾張5角的?為什么?

  (板書:1元=10角)

  如果用分幣來換,幾分可以換成1角?(板書: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個錢多?

  3、做練習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課本上。交流結果,集體訂正,指名說說各是怎樣想的。

  指出:把1元幾角換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來是十幾角;把十幾角換算成幾元幾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幾角。

  4、做練習十第2題

  學生先獨立填寫在課本上,在集體交流。

  讓學生說說怎樣比的。

  提問:題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回答什么問題?

  學生同桌討論夠不夠,說說自己想法。

  指出:三樣商品各買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帶去的錢比28元多,就夠了;如果帶去的'錢比28元少就不夠。

  先讓學生了解價格和解決問題的要求。

  提問:把10元錢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情境,說說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問題。

  提問: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決,集體交流。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組織交流算式和得數(shù),要求學生口答,并提問:計算牛奶的價錢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口頭列式,教室板書。

  提問:小寧買了什么?就要多少錢?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應該付多少張?

  先同桌討論,再集體交流,要求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應用練習

  1、交流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練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介紹你知道嗎?

  3、布置課后實踐

  四、練習小結

  練習十第8題。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教案15

  一、聯(lián)系生活、復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么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1)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認識長方形并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體中的長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與教師一起找)。

  3、匯報交流,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立體圖、平面圖)

  5、用自己的辦法把他們圖形畫下來。

  三、聯(lián)系實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志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課堂活動。

  1、小明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小明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盡量和小明的不一樣。

  五、課堂小結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六、布置作業(yè)

  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后仔細觀察家里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爸爸和媽媽。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9-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9-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