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教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三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三首》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古詩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
2. 在剪貼游戲中理解、欣賞、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小魚頭飾,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布置成“蓮池”的場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魚游來游去,情緒愉快地參與游戲。
幼兒扮演小魚,在音樂聲中自由、歡快地游戲。
二、參與情境表演,在游戲中感受并嘗試理解古詩中的詞句。
1.欣賞“蓮池”場景,體驗首句:江南可采蓮。
欣賞 “蓮池”的場景,并為幼兒簡單介紹江南美景,同時輕柔地朗誦首句江南可采蓮,請幼兒欣賞。
2.“小魚們"欣賞“蓮池”中的蓮葉,感受蓮葉茂密的樣子,體驗第二句:蓮葉何田田。
教師用豐富的詞匯描述“蓮池”中的蓮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 “小魚”們在蓮葉中間游戲,體驗第三句:魚戲蓮葉間。
可愛的小魚們,讓我們一起在這碧綠的蓮池中游來游去,自在地游戲吧。
三、聽指令,做游戲,鞏固古詩。
1.幼兒自畫自剪小魚,每人一條。
2.分別出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請小魚們在方向盤的指示下向四個方向游戲,體驗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四、完整地欣賞、學習古詩。
1.在音樂聲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師幼共同朗誦古詩。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的音調,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領略采蓮人內心的歡樂,激發(fā)幼兒對江南美景的熱愛;顒又小皷|南西北”的游戲幼兒非常感興趣,但是幼兒對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較為生疏,拖慢了游戲的進度,可將這個游戲放在區(qū)域中讓幼兒多玩玩。
《古詩三首》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中是怎樣通過寫景物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2體會個手勢中的名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詩歌內容,借景抒情的寫法
2詩歌中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
四、課時安排:四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常識
二教學重點:詩歌基本常識
三教學方法:講解
四教學過程:1詩歌的歷史從人類開始有了勞動就有了詩歌人類最初的勞動號子就是詩歌的雛形,所以詩歌可以成為歌,因為可以配樂而歌
2詩歌劃分的階段是從西晉謝靈運的山水詩開始的
3詩歌的鼎盛時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稱為詩仙和詩圣
4詩歌分類:詩歌
2詩歌規(guī)則:押韻和平仄
押韻規(guī)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每首詩的偶句的結尾一個字必須押韻即韻母相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1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中是怎樣通過寫景物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2體會個手勢中的名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1詩歌內容,借景抒情的寫法
2詩歌中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問:四首詩的體裁是什么:五律
二作者簡介:王維,字摩詰,多才多藝,能詩能畫,精通音樂,受音樂書法繪畫的影響,他的詩歌獨具特色。詞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調高雅,音韻婉轉,情景交融的特點。尤其是避世隱居時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景色寄托孤寂閑適的情懷,這一類詩歌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感覺敏銳,體物細微。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歌散譯:我奉命慰問戰(zhàn)士輕車奔赴遙遠的邊關,以典屬國的的身份長途跋涉路過居延。猶如蓬草隨風萬里飄出漢家的要塞,有似回歸的大雁飛入北國的藍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煙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黃河邊遠望一輪落日大而渾圓。在蕭關巧遇巡邏偵查的騎兵,告知我都戶仍在遙遠的燕然前線。
三詩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為什么成為名句:一“大”一“直”,一“長”一“圓”雖隨意而直白卻把雄渾而壯觀的景象形象而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寓意境與明白如畫的語句中。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古詩
次北固山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作者簡介:洛陽人,玄宗年間進士,《全唐詩》存有其詩十首。
詩意散譯:一條彎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邊。山前澄清碧水中泛著一只小船。潮水洶涌平漫顯得兩岸更加寬闊,輕風吹動的'水面上蕩著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殘夜吐出霞光萬道。江南春早已經進入了寒冷的舊年。寫好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鄉(xiāng)?急切的擺脫這些北飛洛陽的歸雁。
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吧背錾,夜晚象是孕育著渾圓的朝陽的母親,而江南的春天似乎是進入了舊的一年,春天夜晚將盡,黎明即將來到的時刻,時間過的實在是太快了,作者用“生”“入”二字形象的將時間飛逝的感慨表達了出來,這兩句詩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古詩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中是怎樣通過寫景物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2體會個手勢中的名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詩歌內容,借景抒情的寫法
2詩歌中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如古寺,出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馀鐘磬音。
作者簡介:玄宗年代進士,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常悠游名勝以自娛,其詩多為山水田園詩,風格平淡自然,意境幽深,感情曲折。
詩意散譯:清晨來到這座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聳的樹林,竹叢中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周圍的花草更加顯得蔥郁幽深,山林的美景時的百鳥自由的歡唱,清晨的潭水倒影讓人心的空靈,萬物聲響此刻全都沉寂了,空中偶爾傳來鐘磬的余音。
寫作特色:作者所選取的意象是非常精到的,整首詩歌是在一種清凈無為的恬淡幽深的景色之中誕生的,作者選取了“初日、高林、竹徑,花木掩映的禪房,清晨鳥兒的鳴叫,深而清澈的潭水,鐘磬的余音”所有的這一切都展示著這樣的一種氣氛,使人如飲清泉甘露,心如明鏡。名句是“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边@兩句詩歌在表現(xiàn)意境方面尤其突出。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古詩
詞又稱為“詩余”和“長短句”,是配樂填寫的詩句,起源于唐末興盛于宋朝。通常分為上闕和下闕。上下闕的內容是不同的。詞的名字是樂曲的調名。詞從流派上來分可以分為婉約詞和豪放詞。
浣溪沙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上闋主要是寫景描繪了三幅圖畫,有一種愁緒充斥其間。在下闋中筆鋒一轉,對人生充滿了期望和豪情。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古詩
第四課時
一、教學目標:學生了解第5首詩歌的含義及意境并能熟練背誦
二、教學重點:詞義句意及作者常識
三、教學方法:誦讀和分析體會
四、教學過程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詩意散譯:折斷的鐵戟沉埋在沙中還沒有被銷蝕,磨洗過后,辨認出來是600年前三國時代的遺物。由此想到了當時東風如果不給周郎方便,那么銅雀臺里濃艷的春色就會把二喬關鎖在其中了。
3詩歌賞析:銷,消失。將,拿。銅雀,銅雀臺。二喬即大小喬是孫策和周俞的妻子,這里作者用借代的手法用大小喬被曹操鎖在銅雀臺中代指周俞的失敗。杜牧是一個有大志卻未能得以實現(xiàn)的詩人,他是借此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氣,自己的不得志,使他說當時所有的人都使象周俞那樣只是憑運氣來得到勝利的,這使一首詠史詩,他是在借古喻今,他的評價不夠客觀,可以說周俞成了他的撒氣筒。
作業(yè):默寫背誦
【《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的教案05-31
中班古詩教案10-11
古詩《墨梅》教案10-23
古詩的幼兒教案02-04
古詩《草》教案01-24
關于古詩的教案08-30
小學古詩教案07-10
古詩《畫》教案07-02
大班古詩活動教案03-17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