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9篇(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恨、漠、炭、貧”等9個漢字;會認讀“冷漠、虛假、索取、奉獻”等詞語;會寫“丑、饑、溫”等8個漢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初步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朗讀背誦、識字寫字的過程中,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準備對子的相關知識(從書上找,問長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學
1、交流課前收集的對子材料,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小朋友,有誰在課前收集到了對子詞句?是從哪兒收集到的?請給大家說說好嗎?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師:剛才幾位同學說得很好;通過今天的學習以后,相信其他同學都能說。
2、談談課前了解的對子知識,鼓勵探究學習。
師: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對子;現(xiàn)在呀,老師想問問大家:什么叫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勵學生大膽地說)
生自由回答。
師:看來,小朋友們在課外已經(jīng)學到了很多關于對子的知識。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著大家學習更多的對子、了解更多關于對子的知識。好不好?
[說明]對子(對聯(lián))是漢語言的精華,說對子、寫對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兒童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盡管他們還沒有正式學過關于對子的.知識,但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有了一定積累。因此,在設計課的進入時,考慮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做到了向課前延伸。這既有利于溝通課內(nèi)外聯(lián)系,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熟讀課文,認識生字
1、初讀對子,感知生字。
。1)師:小朋友,請把課文試讀兩遍,遇到不認識的字先自己想想辦法。
生試讀,師可以邊巡視邊點撥指導,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學生。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
生讀,師指導。
師:誰來評一評這兩位小朋友讀得怎么樣?
指名評價剛才的朗讀。
(2)播放媒體資源課件中的“讀一讀”,更正讀音。
(3)生齊讀(也可自由讀、分組讀,直到讀準、讀通、讀熟為止)。
2、認讀字詞,識記生字。
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非常調(diào)皮,跳到這兒來了(出示寫有生字生詞的小黑板),大家還認識它們嗎?
學生認讀:恨、漠、炭、貧、冷漠……。邊讀邊糾正,直到讀準、讀熟為止。
說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動活潑一些,如:在課文中指讀,在生詞中認讀;還可以開展搶答競賽活動:就是利用反義詞詞義相反的特點,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以搶答比賽的形式認讀,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快速反應能力。
師:我們不僅要讀準這些生字,還要想辦法把它們記在頭腦里,F(xiàn)在請大家觀察這些生字,
看誰能想出最好的辦法把它們記。ń處煶鍪咀挚ǎ。
生思考,回答。
師:大家想的辦法非常好,有些字還可以組成對子來記住它。如記“恨”字,可以通過組“愛對恨”來記;記“貧”字,可以通過組“貧對富”來記……。
說明: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是為了充分發(fā)揮文本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多次聽讀、閱讀中感知生字生詞,為進一步地認讀識記打下基礎;引導學生認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利用搶答的方式認讀對子以及啟發(fā)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生字,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詞讀得更準、認得更清、記得更牢。一句話: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悟積累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
師:現(xiàn)在大家讀課文第一組對子,邊讀邊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惡的?哪些值得愛、哪些應該恨?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虛假的?……
生:讀
說明:讀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學生自由朗讀、全班齊讀、教師或?qū)W生示范讀……總之要讀出感情來,讀出節(jié)奏來,讀出意味來,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和理解,能說多少算多少,老師根據(jù)學生理解實際,適當點撥一下“冷漠、熱忱、雪中送炭”等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讀課文第二組對子,邊讀邊體會:什么是貧、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饑寒、什么叫溫飽?……
生讀。
說明:側(cè)重于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對“索取”、“奉獻”等較抽象的詞語通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
2、簡要介紹對子的有關知識,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對子的規(guī)律。
師: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全部是對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對子?
師簡單說說常識:對子就是大家常聽說的對聯(lián),對聯(lián)又可分為春聯(lián)、喜聯(lián)、壽聯(lián)、挽聯(lián)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對、反對等……
師:大家讀了今天的對子有什么發(fā)現(xiàn)?(老師可出示例句讓學生進一步觀察)
提示:每組對子的兩句字數(shù)相等、內(nèi)容是相關的、上下是銜接的……。
師:同學們真聰明!發(fā)現(xiàn)了不少新知識,遇到一組句子要判斷它是不是對子,要通過多讀多想、多體會來判斷!
3、指導學生積累對子,練習對對子。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背一背,并學著課文中的對子練習對幾個對子。
生讀背對子、練習對對子(可以先分小組對,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導評一評)。
師:剛才,小朋友們讀得好、背得好、對得也好!現(xiàn)在我們要練習用在第一冊和本冊中學到的字詞對對子
教師可提供一些字詞,讓學生選擇對對子,如:硬——軟、淺——深、反——正、容易——困難……
說明:本課教學,除了要完成閱讀,識字教學這一重點任務外,還要讓學生感悟到情感的愛憎分明,感受到漢語語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點關于對子的基本知識,初步培養(yǎng)辨別對子、對對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個步驟,以實現(xiàn)此教學目標。
二、指導書寫,引導拓展
1、引導觀察,把握要領。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學一學”,指導書寫。學生認真觀察。
重點指導:“丑”字,不能把中間的橫寫成點; “暖”字的右邊不是“愛”字;“貧”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3、引導拓展,增強素養(yǎng)。
師:今天,小朋友們學了很多對子,還知道怎么對對子哪!回家后,把學過的對子背給爸爸媽媽聽一聽;抽時間收集一些對子或?qū)懸恍⿲ψ,準備在班上交流好嗎?/p>
說明:這樣設計,一是為了引導學生成為寫字的主動者(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二是為了溝通課內(nèi)外聯(lián)系,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對子、創(chuàng)造對子。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練習書寫。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jié),連接相對應的圖片。
3、正確拼讀音節(jié),了解秋游該帶些什么,并能用簡筆畫將這些東西畫下來。
4、能夠根據(jù)音節(jié)看清圖意,看圖說幾句話,明白互相謙讓的道理。
5、能夠正確認讀詞語,并會恰當使用。
6、能夠正確拼讀兒歌,會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兒歌。
7、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分流練習,分類按順序排列。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練習書寫。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jié),連接相對應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第一題:描描讀讀。
1、先讀韻母卡片,按順序讀,打亂順序讀。
2、按虛線描韻母,一邊描一邊想想這個韻母的讀音。
3、描完了再按順序讀一讀。
4、擴展活動,做游戲“找朋友”。
一局部同學舉聲母卡片,一局部同學舉韻母卡片,大家在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兩個人拿的聲母和韻母組成什么音節(jié)?然后一起拼讀一遍,若兩個人拿的聲母和韻母不能拼成音節(jié),說明朋友找錯了。
(二)第二題:俺會連。
1、聽老師模仿動物的叫聲,猜猜是什么動物。
2、再讀一讀,圖下的音節(jié)。(要注意三拼音的讀法)
3、做“給動物掛牌”的游戲。說說自身喜歡哪種動物,找出這個動物名稱的音節(jié),把他們連起來。
4、校對答案。
5、擴展活動:拼讀下面的音節(jié)。
jīn yú diàn shàn qīng ting wú gōng
gōng rén nóng mín jiě fang jūn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拼讀音節(jié),了解秋游該帶些什么,并能用簡筆畫將這些東西畫下來。
2、能夠根據(jù)音節(jié)看清圖意,看圖說幾句話,明白互相謙讓的道理。
3、能夠正確認讀詞語,并會恰當使用。
教學過程:
。ㄒ唬┑谌}:讀讀畫畫。
1、出示音節(jié),拼讀音節(jié)。(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什么時候要帶上這些東西?師:秋游快到了,讀幼兒園時要去秋游了,總是爸爸媽媽幫小朋友們理書包。現(xiàn)在俺們已經(jīng)是小同學了,要學會自身的事情自身做。那書包該怎么理呢?要帶些什么東西呢?書上就告訴俺們了,讓俺們再來讀一讀。
3、這些東西只是給大家一個建議,你可以選擇,還可以帶些你認為有用的可這里又沒有提到的東西。請大家把你在秋游時想帶的東西用簡筆畫畫下來。
4、交流,并說說帶上這些東西的理由。
。ǘ┑谒念}:俺會講。
1、出示插圖,認讀圖中的兩個音節(jié)詞。了解獨木橋的特點。
2、小組合作,看清圖意,說說這幅圖講了什么?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
3、小組匯報,教師可根據(jù)同學的回答提問:小白兔和猴爸爸各自要去哪兒干什么?它們怎樣才干到達目的地?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4、自身練習講故事、指名講、同學點評。
5、假設小白兔和猴爸爸都要搶先過獨木橋,會造成什么結果?(適時地進行互相謙讓的教育。)
。ㄈ┑谖孱}:俺會讀。
1、卡片抽讀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你能選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嗎?
3、小組合作,選用幾個詞語說幾句話。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兒歌,會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兒歌。
2、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分流練習,分類按順序排列。
教學過程:
。ㄒ唬┑诹}:讀讀背背。
1、出示詩歌《秋葉飄飄》,請同學自身試著拼讀,你讀懂了什么?
2、你會拼讀哪些音節(jié),做做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
3、在老師的指導下試讀兒歌。(以詞語為單位,做到詞語連讀)
4、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問:想象秋葉飛舞時還像什么?秋姑娘還會發(fā)來什么電報?(了解秋天的特點)
5、誰能試著背背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
(二)第七題:俺會讀。(系統(tǒng)復習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1、復習23個聲母。
。1)讀、背聲母。
。2)區(qū)別形近字母:b —d p —q f —t m —n
音近字母:n —l z —zh c —ch s—sh
(3)再熟讀、背聲母。(指名背、同桌背、自由背)
2、復習24個韻母。
(1)分組讀:單韻母6個、復韻母9個、前鼻韻母5個、后鼻韻母4個。(重點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的連讀方法)
。2)對比讀:a—an—ang e—en—eng
i—in—ing un—ün—üe
iu—ui—in an—ao—ou
(3)連起來熟讀、記憶。
3、復習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
。1)分類讀。
翹舌平舌;其后加i的有7個;跟韻母讀音相同;用大y帶頭的有8個;還有一個wu。
。2)熟讀,記憶。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受,把握課文記敘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記敘的順序。
(二)通過與冰心老人“對話”,激發(fā)讀書興趣。
二、課時安排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夠指出不同時期、不同的書帶給作者的影響。
導入新課:
讀好文章,猶如聆聽美妙的音樂,似乎每一個字都是有靈魂的,它們在那里活潑地跳躍著。許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個盛大的音樂會,各種樂器很和諧地奏著音樂。這種美的感覺,是自己在那一瞬間獲得的,是自己所獨有的。這就是讀書給人的愉悅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紀老人、冰心女士,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時,也為我們總結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jīng)驗。
(二)快速閱讀--思考活動
1、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生字生詞,查字典或看課下注釋,為其正音、釋義。
請學生到黑板寫字、注音、釋義。
懸念 笸籮 天罡地煞 無聊 消遣 朦朦朧朧 無病呻吟 不能自已
2、請學生瀏覽全文,圈畫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內(nèi)容的'語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
(三)誦讀活動
1、男女生各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誦讀要求:能準確、清晰地讀文,盡量做到生動。
2、男女生互相提問,指出對方朗讀與理解中的失誤與不足。
3、思考:
冰心介紹自己讀了哪些書?
什么時候讀的?
什么樣的書是好書?
(四)交流活動
1、課文緊緊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中心內(nèi)容來選材、組材,請學生在文中圈畫作者幼時、少時讀過的書。
明確:在2-10段,有《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精忠說岳》、《茶花女遺事》、《紅樓夢》等。
這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多讀書”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jīng)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
明確:時間順序。表時間的詞語:“七歲時”、“同時”、“到我十一歲時”、“在我十二三歲時”。
3、關于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課文通過回憶作者幼時、少時讀書的經(jīng)歷及多年來讀書的經(jīng)驗,勉勵青少年“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五)課內(nèi)小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生中從親身經(jīng)歷獲得的經(jīng)驗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其他途徑,用別人的、間接的經(jīng)驗來彌補缺失,豐富心靈,完善自我。
讀書,是人獲得人生經(jīng)驗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們要多讀書。
(六)課外小結
1、請學生按時間順序,課外小結自己的讀書書目,并能指出每本書的主要優(yōu)點或?qū)ψ约旱挠幸嬗绊憽?/p>
語文教案 篇4
內(nèi)容預覽:
第17課《懷疑與學問》精品教案
【教學構想】
《懷疑與學問》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說理透徹的議論文。
因此,我想從議論文教學的結構人手,既注重課文的整體把握,又注重語言文字的教學,使兩者得到統(tǒng)一,從而使傳統(tǒng)教法與教學創(chuàng)新得以有機結合。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論點層層深入的寫法和層進式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2.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3.學習本文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難點: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國當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叫顧頡剛,他幼年讀的書多,知識面廣,并且讀書時就不肯盲從前人之說,敢于提出疑問。因此特別喜歡考證。有一次,他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著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龍燈,有的點爆竹,題為《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為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為什么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后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jīng)》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并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我們在學習中要心存疑問,勇于提問,不恥下問,隨時反問,善于提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顧先生的一篇議論文《懷疑與學問》。
(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布置閱讀思考題
思考題一:文章的論點是什么?總論點是如何提出來的?
思考題二:分論點是什么?分論點的提出有什么特點?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有何聯(lián)系?
思考題三: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思考題四:文章用了哪些議論方法?
(此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
三、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合作探究,考慮思考題的回答(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領會作者的觀點,這一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自由解讀文本,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教師以平等對話的形式加入學生的學習討論過程中。)
四、師生共同討論并歸納
1.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2.分論點:
、賾岩墒菑南麡O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
、趹岩墒菑姆e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再從積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啟下的遞進復句,精當?shù)馗爬饲昂髢蓚分論點: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而前一方面的論述,又分為兩層來論證中心論點:第3、第4自然段先說對傳說要有懷疑精神,既然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jù),這種證據(jù)有時又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而這種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于傳說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亦即懷疑;第5自然段擴展開來,又提出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的小論點。這樣,本文議論的內(nèi)容從對于傳說的懷疑,進而擴大到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囊饬x,進而轉(zhuǎn)到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作用,層層深入論證,對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做了全面而精當?shù)年U述。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尤其要注意鼓勵學生。此外,在評價時我們應采用多種方法,比如說讓學生自評、互評等,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學習中去。)
2.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請學生各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書,評出歸納準確、簡潔的學生,增加學生自學的興趣。)
討論并歸納:
、偈聦嵳摀(jù):
a.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
b.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c.聽說腐草為螢。
d.戴震善問的例子。
、诘览碚摀(jù):
a.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c.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請編寫本文的閱讀提綱,并請同組互評,選出優(yōu)秀的提綱板書。
(這個步驟有利于學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四、小結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diào)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本文圍繞著中心論點,分設了兩個分論點,分層次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文章結構,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一下文章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
二、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道理論證,是用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來證明論點。試舉出課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例子。
(學生分組討論五分鐘)
師生交流:
1.課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
開頭引用程頤和張載這兩位古代大學問家的經(jīng)驗之談作為論點,也起到了論據(jù)的作用,很有說服力。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名言,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第4自然段為了論證對于傳說必須有懷疑精神這個分論點,列舉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的例子并連續(xù)多次追問清楚地告訴人們做學問時懷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樣以懷疑精神做學問。第6自然段為了論證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這個分論點,舉了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年讀書善疑多問的事例做論據(jù),也很有說服力。
2.課文中所用的道理論證:
第5自然段用關于懷疑、思索、辨別的闡述和引用孟子的名言論證了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第6自然段的說理是:對于別人的話,不經(jīng)過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地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論證了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事實論據(jù)比較容易理解,道理論據(jù)卻往往由于它與論證過程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而不容易辨認。因此,在分析道理論據(jù)時,我們要判斷這個道理是否正確、合適,要將道理與有關事實聯(lián)系起來,分析它們與論點之間的關系。例如文中說: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這既是論證的過程,又是道理論據(jù)。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論點學者先要會疑和文中所舉戴震的事例,就會覺得作者的這個道理論據(jù)不但與論點緊緊相扣,而且是很有說服力的。)
3.教師設疑:第三句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是舉例論證還是比喻論證?
(相機提出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概念,有利于學生多了解一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句是比喻論證,設喻以說明事實和根據(jù)的兩種來源,不是舉例論證。如果舉例論證,那就要舉出做學問的實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學問的實例。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1.教師指出本文作為議論文,語言準確、精練。請同學們劃出相應的語句,朗讀體會。
2.全班交流。例: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這句話中,.四個常常,多次重復詞語,突出說明學問家是經(jīng)常這樣做的,表明這樣做,這種精神,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議論文,也應重視語言的品味,這樣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遷移
以我嘗到了懷疑的甜頭為題,向同學說兩三分鐘話。
要求所舉例子能說明觀點。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就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和口頭論述觀點的能力。我鼓勵學生對事物提出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評論,課上學生演講,讓他們有了更多進行邏輯思維的機會,這樣,學生的認識與思維水平能得到充實和提高。)
五、布置作業(yè)
懷疑是要有一定根據(jù)、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懷疑。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請以《也談懷疑》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論據(jù)充分。
(學生學習了議論文后,就要引導學生實踐寫作簡單的議論文,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挖掘社會現(xiàn)象或問題的本質(zhì),提出新穎的見解,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然后,再要求學生從一個角度立論,立論要新穎,有獨到之處,從中心論點中分解成幾個分論點,擺事實講道理,把現(xiàn)象或問題的本質(zhì)逐一剖析,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從學生寫作的結果來看,這種嘗試達到了預期目的。)
語文教案 篇5
一、課文導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边@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成為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一個庸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出示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世稱王荊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學過他的詩,誰能背誦一首)
文題含義:傷:哀傷,嘆惜。為仲永的遭遇而感傷、惋惜。王安石為什么要對方仲永哀傷、嘆惜呢?同學們認真學習了課文自然就會明白。
二、出示學習目標(學生看一分鐘)
1、讀熟課文,讀準字音,讀準文言語句的停頓。
2、積累文言詞匯,在理解的基礎上翻譯課文。
3、領會文中蘊含的道理。
三、初讀課文
。ㄒ唬┏鍪境踝x要求:(三分鐘后比比誰讀得熟讀得好)
1、 根據(jù)注釋,讀準字音。
2、 注意讀準句中的停頓。
3、 反復朗讀,把課文讀熟練。
。ǘ┲该x,根據(jù)情況板書糾正重點字的讀音。
隸:謁:扳:稱: 泯: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我所了解的大!薄械奶崾菊Z分成3個自然段。第1、2自然段主要介紹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具體內(nèi)容。第3自然段則提示了了解介紹大海的途徑和方法。
設計理念: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表達內(nèi)容與方向作適當?shù)囊龑А3浞终{(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在“調(diào)動內(nèi)存——同伴互動——教師點撥”的交互式學習中,為學生搭建開放的學習平臺。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調(diào)動經(jīng)驗、互動交流等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親近大海、親近自然的思想情感。
2、能就一個或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表達所見、所聞、所思。
3、能認真傾聽同學發(fā)言,尊重、理解對方,并能就同學發(fā)言的內(nèi)容作合理的補充。
4、能積極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在交際中,積極討論,各抒己見,有序表達,合理補充。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通過讀詩文、看圖片、看電視、上網(wǎng)絡等多種方式和途徑了解大海;教師制作介紹大海各個方面的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書中的大海
板書:大海
1、導入:一提到大海,我們的眼前一定會浮現(xiàn)出一幅壯美的畫面。大海給了文人墨客無盡的靈感,匯聚成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曾經(jīng)學過哪些關于大海的或者提到了大海的文章呢?
2、指名來說說有哪些文章。
3、說說作家筆下的大海都是怎樣的,你是從哪篇文章中感受到的?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是從哪個方面來介紹大海的。
預設:浩瀚的形象、變幻的海面、海中的物種、豐富的物產(chǎn)、對海的感悟、海邊的生活……
[通過回顧過去學過的關于大海的文章,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為下一步介紹大海作好鋪墊。在回顧的過程中,教師梳理學生的回答的內(nèi)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大海,使接下來的表達更具條理性。]
二、眼中的大海
1、過渡:同學們說的都是作家們的個人感受。我們今天要親自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來談談“我所了解的大!薄
板書補充完整課題:我所了解的大海
2、老師知道同學們一定急不可耐,想說了。不忙,我們先來看一組關于大海的風光圖,看看你從中看到了怎樣的大海,先來談談我們眼中的大海。如果你也找了大海的`圖片,也可以結合起來介紹。
板書:眼中的大海
老師分組播放“大海圖”。(每組圖都是先一張張播放,再組合在一起復現(xiàn)一次。)
第1組:關于“海灘”的圖
第2組:關于“海面”的圖
第3組:關于“海里”的圖
第4組:關于“海底”的圖
3、同學們,剛才老師向大家播放了4組圖片,知道老師為什么要分成4組嗎?(按地點分成了4組)
誰能就一組中的某一張或幾張圖來說一說你們看到了怎樣的大海?爭取把你看到的說具體說形象。自己先準備準備吧。
學生準備。
4、指名交流,學生可以隨機補充、聽后評價。
老師隨機板書4個方位,并評價學生的介紹中哪里說得較詳細、較具體,并提示用了哪些好詞。
。弁ㄟ^圖片的分組展示,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同時也了解介紹事物應該從不同角度進行介紹,這樣更有條理。其次,在學生介紹的過程中,老師隨機評價學生的介紹是否具體,是否用了優(yōu)美的語句,旨在引導學生要通過規(guī)范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事物說“活”。]
三、我們與大海
1、過渡:大海有種種的魅力,我們?nèi)祟惻c大海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同學們,你們曾親自接觸過大海嗎?你們曾讀到過有關人與大海的故事嗎?來,就讓我們互相分享一下吧。
2、請同學4人一小組,相互講講自己在海邊的經(jīng)歷或搜集到的有關大海的動人故事。提出要求:要把這個故事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說得有順序、有條理。在此過程中,教師巡視,參與個別組的交流,隨機作指導。
3、集體交流,教師點評,學生補充。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梳理,點評說話是否有序。
板書:快樂的回憶、沉痛的記憶、感人的故事等。
。墼陂_放的口語交際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討論、表達的意識與積極性。教師的指導,使學生的表達盡量規(guī)范化。]
四、心中的大海
1、過渡:一幅幅畫面,一幕幕情景,一個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位同學。老師有一個想法,如果說我們把大海比作一個人,你覺得在你的心目中他將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想一想,請大家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
出示媒體
。1)我覺得大海是一個的人,因為。
。2)因為,所以我覺得大海是一個的人。
2、交流表達,教師隨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預設:胸襟寬闊、溫柔可親、個性十足、無私付出……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大海,希望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對大海的理解能更深刻、更透徹!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注釋的幫助,正確理解全文意思。
(二)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代游記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觀,激發(fā)學生崇高的愛國熱情,并學習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游記文學史上,雖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范大成的《石湖居士驂鸞錄》和陸游的《入蜀記》等佳作名篇,其內(nèi)容也是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河,然而論及旅游之專、行程之長、篇幅之巨和內(nèi)容之豐富多彩,《徐霞客游記》則屬同類書中之最。它既是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文學游記。在我國文學史上歷來均給予很高評價。清代錢謙益稱它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今天,就讓我們沿著徐霞客的足跡,流連于北岳恒山的山水之間。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全文,借助書下的注釋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學生可以輕聲跟讀。
3.對文中較難讀好的二、三小段,教師帶讀,學生跟讀。
4.請一位基礎中等的學生朗讀全文,其他學生聽讀,并劃讀音不準處,聽讀完后,學生矯正讀音。
5.齊讀全文,讀準字音。
(三)理解文意
1.學生結合書下的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各自口頭翻譯全文,將難譯處做上記號,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
2.學生質(zhì)疑,將做了記號的難譯處在課堂上提出。學生或老師回答。
3.帶著對全文的初步理解,齊讀全文,并思考各小段的主要內(nèi)容。
4.概括各段內(nèi)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第1段略寫出發(fā)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2段詳寫上山登頂?shù)慕?jīng)過。
第3段寫登頂后遠眺所見景物。
第4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鞏固對文意的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是導游,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做好介紹游覽恒山經(jīng)歷的發(fā)言。
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課外準備關于徐霞客及其游記的介紹。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文,檢查上一課朗讀要求是否達到,也幫助其他學生回憶全文的內(nèi)容。
(二)檢查翻譯
請兩三位學生以徐霞客或是導游的身份,以課文為基礎,向同學和老師介紹游覽恒山的經(jīng)過。其他同學在聽讀時注意該同學講得是否與課文有出入,并在課本上將主要游覽的景點做上記號。
(三)及時矯正
針對剛才“徐霞客”或是“導游”的發(fā)言,老師在肯定的基礎上,請學生結合課文找出不足或錯誤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意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對學生發(fā)言的語氣和語態(tài)加以指點。
(四)找出游線
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找出作者的游覽路線,進一步了解熟悉課文,感性地了解游記的一些特點。
明確:上山經(jīng)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地方。在山頂上看見山北“崩崖亂墜,雜樹陰翳”,還有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西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下山從西峰到寢宮后危崖頂,經(jīng)過松柏林,從山崖縫隙到飛石窟。
(五)學習精神
朗讀全文,讀后指導學生從部分語句中體會作者的精神,此篇游記充實豐滿,不但山景風光盡顯筆下,而且活脫脫刻畫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例如“余時欲躋危崖,……始登其頂”,寫出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實踐求實的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師選擇部分學習小組的代表,上講臺交流介紹有關徐霞客及其游記的材料。
補充:1.徐霞客(公元1586年—公元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省江陰人。徐霞客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自幼“特好奇書,侈博覽古今史籍及輿地志、山海圖經(jīng)以及一切沖舉高蹈之跡,每私覆經(jīng)書下潛玩,神栩栩動!睉囀『,他決心掙脫科舉枷鎖,埋頭于古今史籍、輿地圖經(jīng)之中,向往著“問奇于名山大川”的考察生涯。經(jīng)廣泛閱讀、獨立思考,他不顧異端邪說之譏諷,毅然對圖經(jīng)志籍提出懷疑,又對自古以來奉為經(jīng)典的《禹貢》發(fā)出責難。為了考察祖國大好河山,自22歲起便開始出游。三十多年來,他東渡普陀,北歷燕冀,南涉閩粵,西北直攀太華之巔,西南遠達云貴邊陲,足跡遍涉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等十六個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直到55歲那年身患重病,才被云南麗江太守派人護送回家鄉(xiāng),第二年便病逝。
2.《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裁詳盡記錄了徐霞客畢生行屐所至,觀察所得。除失散者外,目前保存文字達六十余萬,其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巖石、洞壑、瀑布、溫泉的搜奇剔勝;從動物、植物生態(tài)品種的比較,到礦產(chǎn)、手工業(yè)、居民點、物價的記錄;從民情風俗的觀察,到民族關系、邊陲防務的關注……都充分地說明他經(jīng)歷艱苦卓絕的實踐,結出了豐碩的科學之果。《徐霞客游記》既是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文學游記。作為徐霞客探索山川地貌奧秘的忠實記錄,它將大自然之雨、霧、晴、晦的千姿百態(tài),山、水、樹、巖的萬般安排,再現(xiàn)于徐霞客的筆端,處處融匯著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深情。
(七)布置作業(yè)
課后查閱徐霞客的《游雁宕山日記(后)》和明代喬宇《恒山游記》,試與本文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上做一些比較。
語文教案 篇8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 在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美妙的歌聲,你們想欣賞嗎?(欣賞有關楊樹的課件)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說說你對楊樹有哪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楊樹的詩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課文
大葉楊給人們帶來很多快樂,它也一定很快樂,因此大葉楊常嘩啦啦地唱歌,你們想不想再聽一聽她唱了什么呢?(欣賞課件。)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三、自主讀文,用喜歡的方法識字
1、自讀課文,并用喜歡的方法識字。
2、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內(nèi)組織識字搶答游戲。
四、深入感悟,讀透課文
。ㄒ唬⿲W習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輕聲自讀課文。
2、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2)為什么刮風時唱得歡快?為什么下雨時唱得響亮?
(3)沒有風雨時楊樹怎么唱?
3、假如你現(xiàn)在就是一棵快樂的白楊樹,加上動作,試著讀一讀第一段,請讀出大楊樹刮風時唱得歡快,下雨時唱得響亮。
。ǘ⿲W習第二小節(jié)。
1、小組討論:楊樹會把歌唱給誰聽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交流 ,品讀。
。ㄈ⿲W習第三小節(jié)。
1、楊樹有會把歌唱給誰聽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討論,交流。
。ㄋ模┓艢g快的音樂,同楊樹一起歌唱:美讀課文。
五、課堂練習,拓展延伸
1、大楊樹把歌唱給了學步的小寶寶、聊家常的老奶、悠閑的老爺爺,那它還會把歌唱給誰聽呢?我們也來編一編吧。
2、交流、匯報。
8.課堂練習:小組比賽朗讀課文。
9.作業(yè)安排:背誦課文。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楊樹之歌》教材及教師教學用書
11. 自我問答: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楊樹默默無聞,為人類奉獻出歡樂與關愛的';學習楊樹默默奉獻的品質(zhì),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語文教案 篇9
一、交流平臺
。ㄒ唬┙涣鞅締卧n文內(nèi)容及課外學習的感受
1.學生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聯(lián)系實際,談談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yǎng)科學精神。
。ㄈ┙涣餍W六年來的學習收獲。
二、日積月累
1.借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成語大意。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成語意思,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朗讀。
4.交流成語意思。
5.練習背誦。
6.交流課外收集成語。
7.齊讀日積月累中的成語,并默記心頭。
三、成語故事
1.談話導入。
2.交流從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
3.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自學成語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讀后感受。
5.教師小結,并推薦課外成語故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08-06
(精選)語文教案08-1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10-16
語文教案[精選]10-19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0-14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