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通過擴展,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虛實的關系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研究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播放鋼琴協(xié)奏曲《梁!罚ㄒ娬n件,大約3分鐘)。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樂曲名稱是什么?(生答《梁!罚_@支曲子是著名的鋼琴協(xié)奏曲《梁!!同學們聽后,覺得它的音樂有什么特點?(生答)這首曲子聲音忽高忽低,大時,眾樂齊奏,勢如排山倒海,驚天動地;小時,輕輕彈奏,似微風拂來,蕩起點點漣漪,給人以無限遐想,我們好像看到了梁山泊與祝英臺同窗共讀的愉悅,又似乎看到了他們抗擊命運、化蝶而飛的悲壯,極具藝術魅力!從美學上講,這就是音樂中虛實相生所產生的絕妙效果。
二、解答課前預習題(見課件)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么問題?
生答,教師明確:課文標題就是本文的論述重點: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中國藝術包括哪些方面呢?——詩歌、戲曲、繪畫、書法、建筑、印章、音樂、舞蹈等,主要論述了繪畫和戲曲。
。2)、本文分幾層進行論述?
生答,教師明確:
1、 提出文章觀點:全粹結合、虛實相生是中國藝術傳統(tǒng)中的重要表現手法。
2、 主要闡述中國繪畫、戲曲里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3、 主要說明書法、建筑等多種藝術里的空間表現,都是由舞蹈動作延伸。
。3)、“虛”和“實”的關系可以怎么概括?
生答,教師明確:“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如果說得更詳細一點,可用16字概括:“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下面我們一同來分析全文。
三、師生共同簡要分析全文
1、藝術需要表現美,文章開頭哪句話,點明了這一點?
明確:“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毕旅孢M行了具體解釋,既要豐富、全面地表現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現生活,豐富、全面中就有了“實”,集中、典型、普遍中就有了“虛”,兩者互相矛盾,卻能辯證統(tǒng)一!只有虛實結合了,才能避免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所以古人說“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
板書:(見課件)
表現生活:
豐富全面——實——正面描寫
集中典型——虛——側面烘托
2、趙執(zhí)信的《談龍錄》中,三人對詩的看法分別是什么?
師生共同總結:
洪眆思(洪昇):詩要求“完整”,即“實”,
司寇(王漁洋):詩要求“精粹”,也即“虛”,
作者(趙執(zhí)信)“完整”、“精粹”缺一不可,應詩寫出一鱗半爪而不支離破碎,這就是虛實結合!
拓展: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正是通過有形的“實”來推知無形的“虛”,從而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意境,表現更豐富的生活!
3、作者選取了哪兩種中國藝術進一步闡述虛實相生的手法?
明確:繪畫、戲曲。
課件展示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同學們,你從這副畫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簡析:
一葉扁舟,一個孤獨的釣魚翁,這是“實”,那空白處我們可以想象為煙波浩淼的江水和廣闊的空間,這是“虛”,正是空白才襯托出了環(huán)境的蕭瑟和釣魚人的孤獨!“虛”已不再是“虛無”,而升華成了藝術境界,成為藝術的精品。
那副著名的《深山藏古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畫面只有崇山峻嶺、山路蜿蜒,一個小和尚在山下河邊打水┅┅古寺“虛”掉了,但并不等于沒有,不然小和尚從哪里來,又到何處去,自然從古寺來,再回古寺去,這也是“實中藏虛”。文中32頁的一段文言說得很清楚,讓我們來讀一讀。
師生共同朗讀。古畫中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讓我們來共同欣賞幾副。
瀏覽3副古畫。(見課件)
4、戲曲中也是如此,“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是常見的。演員通過極少的道具營造出極豐富的意境,給人極大的空間感。比如舞臺上老船翁一支漿和搖曳的舞姿能讓人感受到蕩漾起伏的江水,站在荷花筐里的演員通過搖動的腰肢和左右晃動的手臂,更給人以荷花隨風搖擺的美感。
5、建筑、書法也是如此!課件展示天壇的圖片,曠野中的亭子。
教師簡單分析:天壇是皇家祭祀場所,天壇面對著虛空的天穹,似乎也能感受帝王一統(tǒng)天下的氣魄;亭子本身并不是畫,但與廣闊的天地共同融為一幅大畫,王羲之的《蘭亭序》中18個“之”字寫法各異,虛許實實,表現出王羲之飄逸灑脫的`精神風度。
6、其實,詩歌里面的“虛實結合”也是很多的,在詩歌里面,“實”是指“寫景”,“虛”是指“抒情”,純粹的寫景和抒情都是沒有生氣的,所以詩歌歷來重視“虛實相生”的方法,“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同學們能舉出這樣的里子嗎?
板書:(見課件)
詩歌中的虛實
實——寫景
虛——抒情
學生回答。
師生共同分析詩句:大家看杜甫的這兩句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庇刑搶嵪嗌鷽]有?
學生回答,教師簡析明確:
通過春天的花鳥景物,表達作者在戰(zhàn)亂年代的驚恐心理和恨別情緒,形象而又深刻,看似寫景,實則抒情。這是“化虛為實”。
再看李煜《虞美人》中的兩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回答,教師簡析明確:
作者把無形的“愁”化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國而引發(fā)的多而不絕的愁緒渲染得淋漓盡致。這是“化實為虛”。
再看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提問:這首詩怎么運用了“虛實相生”?
明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作者雖然沒有寫隱者的行蹤,但透過畫面,我們能感受到那山中縹緲的云霧、隱者的閑適高雅以及賈島本人悠遠恬淡的心境,還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理想和真理時,明明近在眼前,卻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發(fā)現或得到。這由實見虛,虛實結合。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希望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讓我們的鑒賞能力更上一個臺階,在生活中發(fā)現更多的美!
讓我們在杜甫的這首《春望》的朗讀聲中結束本課吧!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仿寫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3、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聲音?墒,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將走進《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二、檢查預習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善于運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
四、自讀課文,指導朗讀
剛才同學們已經聽錄音朗讀過課文了,你們再讀一讀,看看怎樣來讀好這篇課文呢?用怎樣的節(jié)奏、語氣來讀,要讀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來呢?
明確:1.舒緩的節(jié)奏、親切的語氣。2.優(yōu)美意境3.作者的童心和童趣4.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之情。5、對生命的歌頌。
五、精段選讀,品味語言
。ㄒ唬⒁龑W生對詞、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聲音的特征,運用一定的擬聲詞
。2)巧妙利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生動形象;
。3)各種感官巧妙應用: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多角度。
(4)發(fā)揮想像,創(chuàng)設美好的意境……
問題:文章大量運用排比的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課文的1、2、3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形象地鋪陳出那些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覺察的聲音;5、6、7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這三個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問題:文章大量運用提問、設問、反問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思考。
在學生自主發(fā)言的基礎上,揣摩原文,引導出基本的描寫聲音的思路
。ù笃聊伙@示:如何才能把聲音寫得生動?)
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
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
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二)、文本質疑,合作探究
問題: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不明白?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預設問題1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2、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
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么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
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著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六、仿寫練習
1、欣賞圖片,出示范文: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聚集精華等待著。當春風不斷加溫,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于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咕嚕嚕地一個個粉紅色的泡泡全冒了出來。
。、請學生朗讀的范文,并讓學生對這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的要點,逐一進行點評。然后教師可對學生所點評的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引導。
。场⒗蠋熛嘈,細心的你一定也聽到過許多別人不曾聽到的聲音,也一定能寫得比老師更好,F在就請大家也模仿課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寫一段話,把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描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充足的時間仿寫課文(大屏幕顯示“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的4個要點,并播放《林中鳥鳴聲效之森林狂想曲》,為學生寫作提供一個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氛圍)
5、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請其他同學對他所寫的文字根據前面的“4個要點”進行點評,教師作一定的補充和引導。
。丁⒔處熆偨Y:看來同學也都和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而且能把這些聲音很生動地描寫出來。
七、歸結全文
1、全班朗讀課文最后一段:“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
2、教師寄語:“你開始傾聽,用心傾聽,微笑著傾聽,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將回饋與你最美妙的聲音!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聯(lián)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釋自行疏通文意,積累詞匯。
3.通過語言的揣摩,認識本文狼和屠戶的形象以及描寫方法。
4.通過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議論,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敢于和善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正義和勇氣。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內容。
2.分析狼和屠戶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難點:通過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議論,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誦讀,教師點撥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最近有部動漫叫《喜洋洋與灰太狼》非常受到歡迎,里面不僅有善良、聰慧的小羊們,還有一個讓人討厭的大灰狼。說到狼,人們就把它和貪婪兇狠聯(lián)系在一起;帶“狼”字的成語也往往帶有貶義,如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而“東郭先生與狼”、“狼來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現在還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但如果狼與人斗爭,結果又會怎么樣呢?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在他的'名著《聊齋志異》中為我們做了一個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見解,讓我們共同欣賞。
二、作者簡介
學生簡介,教師適當補充。
三、誦讀(檢查預習)
1.請一位學生背誦。
2.請學生讀下列字音
綴行甚遠 屠大窘 苫蔽成丘 奔倚其下 弛擔持刀 眈眈相向 少時
目似瞑 止露尻尾 假寐 狼亦黠矣
3.請學生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兩狼之并驅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 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斷其股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全體學生誦讀一遍。
四、疏通文意
1.請學生就預習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詞句提問,師生共同解答。
2.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3.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分五組,每組一段。教師點評。
五、把握故事情節(jié)和內容
1.本文可明顯分為幾個部分?
(兩個部分:敘事部分和作者的議論)(板書)
2.學生概括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板書)
六、分析狼和屠戶的形象,感悟主旨。
1.你認為故事中的狼給你什么樣的印象?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你認為故事中的屠戶給你什么樣的印象?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機智) 3.文中主要通過什么描寫來刻畫狼和屠戶的形象的?試舉例說明。(動作、神態(tài))
4.作者是怎樣議論這件事的?《聊齋志異》一書的“志異”二字,是“記述奇異的故事”之意,本文的故事奇異在哪兒?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教師明確:無論狼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zhàn)勝。
5.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這個主旨,聯(lián)系生活,多角度地去感悟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發(fā)。你有怎樣的啟發(fā)呢?
教師明確:①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的狡詐,終歸要失敗的;②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xié)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七、表演感知
教師可安排學生按照角色不同,把這篇短文排成小話劇,學生在參與其中之后,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狼的狡猾,屠戶的機智,對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拓展遷移
狼是這樣的兇狠狡詐,令人討厭甚至恐懼,那么,我們是不是要將它們趕盡殺絕呢?
教師明確:狼的名聲是不太好,但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文藝作品將它過分渲染的。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它也是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食物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不能夠將它們趕盡殺絕。如今,這種生物的數量也在急劇減少,我們還是有必要加以保護的。
八、作業(yè)(ppt)
1.課后背誦這篇課文。
2.展開聯(lián)想,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
九、板書設計
《狼》
蒲松齡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狀物的記敘文。文章從建筑結構上的創(chuàng)新和建筑工藝的精美兩方面具體介紹了在中外橋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趙州橋。文章結構嚴謹,全文圍繞“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展開。為了說明橋的堅固,作者先從橋的建筑結構方面寫了橋長和橋寬,再具體描寫了橋的建筑設計是建橋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為了反映橋的建筑工藝水平之高,作者用生動的排比句詳細描寫了欄板上雕刻著的精美圖案,栩栩如生的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學情分析: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歸納文章內容的方法。前面的學習有所設計,但不深入,這里需要重點教學。閱讀前可抓住“要讓別人了解趙州橋,你覺得文中哪些內容必須要介紹的?”這個思考題讓學生先來談談,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應進行梳理并板書。另外讓學生學習了本課以后知道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的國家,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以本課也是很好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課例。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若干個,積累詞語“創(chuàng)舉、沖毀、節(jié)省、堅固、美觀、雕刻、纏繞、智慧、遺產”等。
2、能運用關聯(lián)詞“不但……而且……”或“既……又……”寫句。
3、繼續(xù)學習歸納文章內容的方法,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教學重點:學習歸納文章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領會趙州橋單孔弧形設計的特點,體會文章所含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搜集我國古代的重大建筑。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交流:黃浦江上共橫跨幾座大橋?各有什么不同之處?
2、理解“石拱橋”的含義。
3、出示課題。
4、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記錄自學的生字新詞)。
5、說說讀了課文后,趙州橋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完成練習:( )的趙州橋。
(設計說明,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初識趙州橋。)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節(jié):
、龠@節(jié)向我們介紹哪些內容?
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設計者、別名、建筑結構、建筑工藝、歷史地位等。
、趯W著第一節(jié)簡單介紹趙州橋。
2、學習有重點地介紹趙州橋。
、儆懻摚褐攸c介紹什么內容?(提示:雄偉堅固、美觀)
、趯W習第二節(jié):
A、默讀圈劃表現趙州雄偉堅固的句子。
B、交流品析句子,朗讀感悟其“雄偉”。(完成造句:既……又……)
C、理解“創(chuàng)舉”的詞義和文中意義。
提示:趙州橋與普通石板橋比較。
、蹖W習第三節(jié)
A、默讀圈劃表現趙州橋美觀的句子。
B、交流品析句子,朗讀感悟其“美觀”。
提示:理解“相互纏繞、互相抵著、回首遙望、雙龍戲珠”之意;
造句:不但……而且……
C、背誦第三節(jié)
(提示:抓住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的……”練習背誦。)
、茉O計一段解說詞
要求:圍繞主題如古老的趙州橋、迷人的趙州橋、雄偉的趙州橋等歸納相關內容。
(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一次熟悉課文內容,把文中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三、拓展延伸
選擇黃浦江上喜歡的一座橋,搜集有關資料作介紹。
(設計說明:拓展延伸,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還讓學生得到了一次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運用心理、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我國小說揭示人物心理的作用。
3、體會小說精巧的情節(jié)設計。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3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包括我,都是農民的后代,對農民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我們的農民善于動手,勤于勞動,特別務實。他們老實得受了損失不知道查究,單純得受到欺騙全無覺察,他們甘于付出高額的代價換取極低的生活條件,他們能夠忍受超人的苦難去爭得極少的歡樂。這是一個質樸可愛的群體。但是,他們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在貧困勞苦之中,黨的農村政策使農民漸漸富裕起來。那么,新時期的農民在物質生活初步改善之后精神狀態(tài)又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陳奐生,認識一下這個新時期農民的典型代表。
陳奐生原來被稱為“漏斗戶主”,我們先來看一下“漏斗戶主”的`生活(下發(fā)《漏斗戶主》片斷資料)!奥┒窇糁鳌标悐J生連填飽自己及家人肚子的最起碼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那么,上城篇中的陳奐生生活情形又是怎樣的呢?(同學回答:課文第一部分第6節(jié))上城干什么?(板書:上城做買賣、買帽子)
二、研讀課文
1、把握故事情節(jié)
陳奐生喜氣洋洋上城來,本來計劃得好好的,但因為住招待所多花了五塊錢,結果連本搭利幾乎全部搞光。他擔心向老婆交不了帳。但另一方面,他覺得這五塊錢花得值透。請大家設想一下:陳奐生回家后怎么向老婆解釋(用第一人稱)
提問:陳奐生這次上城經歷了哪些事?同學回答。(板書:賣油繩、偶遇感冒、巧遇吳書記、住招待所)
2、人物形象及心理描寫
作者將陳奐生置身于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中,通過出色的心理描寫及動作描寫將陳奐生的性格逐步展現出來。
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所描寫的陳奐生的心態(tài)。
。ㄍ瑢W討論,教師總結)
在文章的開頭、中間(住招待所、付錢前后)、結尾都有精彩的心理描寫(板書:心理描寫)
3、問題:同學們,陳奐生心疼不已地離城回家,在路上左思右想,終于認為這次上城值透了,他總算有點自豪的東西可以講了。你們怎么看待他的這種精神滿足呢?
(學生討論,明確:這是一種封建等級觀念。體現了他的卑微心理。(板書:卑微)這種封建等級觀念在其他人身上存在嗎?大家找一下(明確:第三部分第34節(jié)),這說明農民身上有好的一面,也有愚昧、落后的一面。
這就是陳奐生,新時期農民的典型代表,一個可親又可笑的人物。所以,作者在描寫這個人物時,心情也是復雜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練習一“有關資料”。
三、全文總結:
1、現在,我們不僅走近了陳奐生,也熟悉了陳奐生!蛾悐J生上城》可以說是一部喜劇。我們跟隨陳奐生上城,載回一路笑料,也載來一段沉重,啼笑皆非,耐人尋味。也讓我們領略了一番無巧不成書的奧妙。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喜劇不只是笑笑,笑過之后是思考。相信同學們學過這篇小說后會有深沉的思考。
2、同學們,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對文中的心理描寫感受很深,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本文心理描寫的特點:
。1)結合人物的行動、肖像描寫,結合天氣、景物的描寫來展開。
。2)直接對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筆:寫一段心理描寫的文字:《當自行車被偷時》
語文教案 篇6
培養(yǎng)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母、淚”等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
教學重、難點朗讀課文,從中感悟孟母斷織勸學的良苦用心。
教學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想做演員嗎?今天我們就來扮演孟子和他的母親,看誰表演得最成功。
2、介紹“劇本”。介紹孟子。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劇本,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想方法讀準。
2、聽錄音或老師范讀,邊聽邊標出生字詞。
3、同桌互粗生字詞,看你跟同學學會讀準了哪個生字詞。
4、再自由讀劇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指名讀,正字音。
6、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劇本,邊讀邊想:劇本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細讀感悟:
1、自由讀劇本,邊讀邊想:該怎樣把這些臺詞說好?
2、選擇你喜歡的角色,認真說一說他的臺詞。
3、師生合作,師讀孟母的話,生讀孟子的.話,讓一同學讀場景的話。
4、三個同學合作表演練習。
5、男女同學分角色表演讀。
6、指名讀。
四、全文:學習了這個劇本,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劇本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表演劇本:
1、男女同學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三個同學表演。
三、識記生字:
1、復習認讀生字詞。
2、你最快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互相交流。
3、用生字說詞造句。
四、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字形和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最能寫好哪個字?你最沒把握寫好哪個?
3、練習寫,檢查,互評。
五、布置作業(yè):
1、回家和爸爸和媽媽一起表演這個故事。
2、請教家人或讀課外書了解孟子的更多故事。
語文教案 篇7
我會填 這是一項數筆畫,按筆畫數填寫的練習。題中有六個漢字,三個花瓶,花瓶上分別寫著筆畫數,每個花瓶里有兩朵花,要求把這六個字按筆畫數進行分類,把筆畫相同的字寫在同一個花瓶的花朵上。這六個字的筆畫數不多,填起來不算困難。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題意,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練習,復習學過的漢字的筆畫和筆順,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和良好的書寫習慣,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過程建議
1、 出示卡片:子、頭、長、出、飛、火,這些都是我們見過的生字寶寶,你還認識他們嗎?(開火讀,注意字音是否標準。)把這些字貼在黑板上。
2、 你會寫這些字嗎?(組內練習書空,糾正錯誤的筆順。)
3、 出示花瓶圖或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說說題目要我們做什么?
4、 同桌商量,共同完成題目。(提示學生在數筆畫時要仔細認真,書寫時要工整干凈。)
5、 匯報,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如逐個數、逐個填;將所有字的筆畫都數好后,再歸類填寫。
看看讀讀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復習鞏固學過的漢字,逐步養(yǎng)成正確使用量詞的習慣,讓學生懂得說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詞。題中配有一幅色彩鮮明的風景圖,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在鞏固字詞、正確使用量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不同渠道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培養(yǎng)語感。
過程建議
1、 同學們,老師帶大家去郊外參觀,出示圖畫或課件(不帶詞語),看!多美的景色呀!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點擊課件出示詞語,指導讀詞。)
2、 你能根據圖畫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嗎,?(小組內練習后推薦一人講給大家聽)
3、 出示“一只小狗 一條小河 一朵白云 兩只鴨子 一條木船 幾朵野花”指名領讀,同桌互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
4、 在生活中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你會說嗎?(組內練說然后匯報,注意量詞用得要準,教師隨時糾正。)
5、 拓展:五( )星星 一( )山 一( )同學 兩( )書 幾( )小鳥 一( )畫 四( )房 一( )飛機 三( )樹 一( )水
讀讀畫畫這項活動是復習帶有相同偏旁的生字。題目中有一個大轉盤,周圍是十四個學過的生字,里面有三朵不同顏色的花,花分別寫著“艸、扌、足”花的顏色提示了將要涂的字的顏色:“艸”的字涂綠色,“扌”的字涂藍色,足字旁的字涂粉紅色。通過“讀、思、說、畫”,讓學生的口、眼、腦、耳、手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指導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過程建議
1、 出示大轉盤,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向自由讀字。
2、 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字,你發(fā)現了什么?(培養(yǎng)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善于表達的良好個性,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
3、 這道題是什么意思,你會涂色嗎?怎樣涂?(組內合作,先說說怎樣涂,然后再動手。)
4、 匯報,集體訂正。
5、 你還知道哪些“艸、扌、足”的字?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氵、亻、口”旁的字。讀讀背背《東西南北》是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兒歌能幫助學生利用太陽辨別方向。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借助插圖,在讀中感悟、了解利用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過程建議
1、 游戲:指方向。教師說方向,學生用手指出來,比比讀的動作快。(將東西南北、前后左右打亂順序練習。)
2、 下面我們就來學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東西南北。
3、 借助拼音自由練讀,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4、 多種方式練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邊評邊讀,組內讀,男女生賽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5、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幫助學生弄清利用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6、 看圖:小女孩早晨起來面向什么方向上學去,你還能判斷出其它三個方向嗎?
7、 老師在教室里指出東方,讓學生找出其它方向。
8、 你還知道其它辨別方向的方法嗎?9、 齊背兒歌。
口語交際《這樣做不好》這個口語交際練習有兩幅圖,這兩幅圖色彩鮮明、環(huán)境優(yōu)美,可是有些人的行為與這自然的`美不一致(在草地上踢球、浪費自來水)。圖中的大姐姐和小弟弟都在說“這樣做不好”,這是在勸說別人不良行為時常說的一句話,可是這樣做為什么不好?能把理由說出來讓對方信服才是關健。這是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學習勸說別人不要做有損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說話時有禮貌,并且學會關心身邊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是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所在。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發(fā)展健康的個性。
交際準備掛圖或課件組織過程
1、 揭題: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不良的行為,比如隨地亂扔果皮紙屑,摘公園里的花,亂搖小樹,在公物上亂寫亂畫……看到這樣的現象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板書課題。)
2、 師出示課件或掛圖。看這兩幅圖,你能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3、 指導學生簡單地說出圖意。
4、 這樣做為什么不好?如果你看到了這種行為,會怎樣勸說呢?在勸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明確要說出這樣做不好的理由,道理要能把人家說服,說話時還要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語氣溫和,不能強硬等等。)
5、 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 匯報:每組推選出兩名代表,一人說一幅圖。(師生評議,注意聽他表達的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講話是否有禮貌,挖掘出學生的優(yōu)點多鼓勵和肯定,適當地提出意見和建議。)(明確:小草也有生命,在草地上踢球會傷害小草,破壞環(huán)境,影響別人休息。開著水龍頭洗菜太浪費自來水了,可是水資源卻是有限的。)
7、 表演:自由選擇合作伙伴練習表演,注意勸說者的語言、方法、態(tài)度、表情,加上被勸說人的語言、動作?梢詢蓚人表演,也可以幾個人一起合作;可以選擇一幅圖練習,也可以兩幅圖都說。
8、 哪組想匯報就讓哪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保處煼蹲x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并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保笠簧喗椤氨怼钡挠嘘P常識
。玻蝗撕喪霰疚牡膶懽鞅尘
。常蝗撕喗橹T葛亮
四、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問題1),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參考: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 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出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的?第 三,在說明出師的理由之后,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準他出師并表達這次出師的決心?
。保畬W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玻M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tǒng)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保畬W生結合注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疲弊:指國家貧窮衰弱 秋:關鍵時刻 妄自菲。哼^分看輕自己 蓋:原來
。玻釂査娜烁鲗ψg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
。常伎紗栴}:
。ǎ保 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ǎ玻┳髡咧赋霎敃r蜀國的形勢如何?內外大臣如何表現?內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
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ǎ保┙處煆土暋耙浴钡慕樵~用法---“用、把、拿、憑”等。
。ǎ玻┓治觥耙浴边B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果。
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担笇П痴b: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著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兩條建議
。ǎ玻⿲W生試著自己背
。ǎ常┏閮(yōu)生背
。ǎ矗┤帻R背
6.老師總結:引導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
。粒炀毩暠痴b1-2段,準備默寫
。粒A習翻譯3-7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保治稣n文3-5段,歸結第一部分內容;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玻畬W習6、7段。理解諸葛亮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的寫作方法
。矗畬W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 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
教學過程:
一、檢查默寫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保笇Ю首x,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yōu)生分別讀第3第4段后齊讀第5段。
。玻畬W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計日而待: 良實: 親賢臣,遠小人
。常伎迹旱冢场ⅲ磧啥螌懯裁?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 (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矗〗Y第一部分:
。ǎ保┲T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ǎ玻┲v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guī)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保畡(chuàng)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注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 庶竭:希望竭盡 爾來:從那時到現在 托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
。常畯褪鲋T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矗毩⑺伎紗栴}: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歷 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担v解“寓情于敘”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 抒發(fā)報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達方式是寓情于敘。例如第6段在敘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fā)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 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罚〗Y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fā)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四、布置作業(yè)
A:課后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拢耗瑢懻n文3-7段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教案11-09
【經典】語文教案10-14
[精選]語文教案10-15
語文指導教案11-08
語文教案[精選]10-19
(經典)語文教案09-24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02-05
語文教案02-11
語文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