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尋找春天》是一個適合時宜且季節(jié)性較強的實踐活動。根據四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熱情高,但研究性學習能力較低的特點,所以選擇同學們感興趣、貼近孩子們的好奇心、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可以親自體驗的活動。當春天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時,我們感覺到天氣變暖了、樹綠了、花開了,連小草也偷偷地鉆出了地面。孩子們被這種變化感染著,他們變得活潑好動,更加喜愛大自然了?粗@些爛漫的孩子們,我萌生了這樣一個主題,帶他們一同走進春、感受春帶給我們驚喜與享受。
活動分析: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更加親近大自然,他們對大自然的了解不僅限于書本上的那一點介紹,更能領略身處大自然時的快樂。本次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篩選與主題有關的材料的能力。通過春游、搜集閱讀資料、繪畫、唱歌、吟詩、成語接龍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春天的美麗,抒發(fā)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并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春游、搜集閱讀資料、繪畫、唱歌、吟詩、成語接龍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春天的美,抒發(fā)對春的喜愛之情。
了解春是一年四季中的一個季節(jié)。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2、通過走進大自然尋找春天,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了解春的一些特征,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與春有關的資料、圖片,彩筆、紙 、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天氣變暖了,燕子飛回來了,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站在這瑞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著溫暖明媚的陽光,一個聲音在歡快地叫著:“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同學們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尋找春天。
二、提出問題并篩選。
1.你對春天有哪些方面有所了解呢?
學生匯報
。ń處熾S機板書匯報內容)
2.哇,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這么多的內容,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呢? 學生自由討論
學生匯報
3.師生共同確立子課題:
(1)賞春(春天的景色、樹木大地等變化)
。2)詠春(搜集有關春天的詩歌、名篇、段等)
。3)繪春(畫一畫你眼中的春天的景色)
。4)唱春(唱一唱有關春天的歌,跳一跳有關春天的舞蹈等)
。5)話春(搜集有關春天的詞語,玩接龍游戲)
3.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的種類確定活動小組
三、確定研究方案
1.我們每個小組都有想要研究的內容了,現在請你們先討論一下,通過什么方式去研究?研究的結果怎樣保存等,然后填好活動計劃表。
2.小組研究,填表。
3.匯報。
四、活動實施
1.請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計劃表進行研究吧。
。úシ泡p音樂)
2.小組匯報。
五、教師總結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是播種的季節(jié),最后老師送大家一句話:“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弊屛覀儜阎鴮Υ禾斓恼J知,課后與家人或朋友一起走進春天,感受春天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綜合實踐教案 篇2
一、審美設疑,導入新課
1、 展示各種紙浮雕作品
師:大家知道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
生:各種紙張,……。
師:跟真實的圖像相比,這些作品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2、 這些具有造型概括、夸張、立體、富有裝飾情趣的特點的作品叫紙浮雕,我們還可以用它來裝飾我們的'教室和家居。
3、 板書課題——紙浮雕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制作一種可以裝飾墻面的紙浮雕工藝制品——盛開的花。
二、制作盛開的花
1、播放制作錄象,學生仔細觀看。
2、小組討論制作步驟(出示步驟)
3、組合立紙花。并強調注意安全。
4、如果制作卡片上畫好的葉片不夠,還可以在另三張卡紙上畫出葉片,自己設計制作部件。
三、作品展示。
比一比,看誰的立紙花做得更漂亮。
四、紙浮雕拓展
過渡:通過剛才的制作,想一想平面的紙是如何變成立體形象的?導出紙浮雕的制作技法:
☆一件作品必須經過畫、劃痕、剪刻、折疊才能完成。
☆構成技法。利用切口進行推折,剛才花朵的做法。
☆疊壓法。將幾張紙上下分層次疊壓,產生前后的空間立體效果。
五、 融入角色 創(chuàng)作表現
過渡:其實,用于制作紙浮雕的材料不僅能用紙,還能用各種金屬、木材、布料等,今天老師還要教同學們用毛線來制作浮雕作品。
1、出示學生作業(yè)要求:請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形象,運用粘貼技法和色彩搭配,制作完成一個有立體感的富有情趣的作品。
A可根據自己的記憶或感受設計各種造型,如卡通形象、圖案形象等
B可參考書中的圖樣進行添加、刪減,形成有趣的畫面
C較為復雜的圖形可小組合作完成
D要有創(chuàng)新,不能抄襲書中或他人的作品。
2、學生自由制作,教師巡回輔導,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探究新的表現技法,展示有借鑒意義的作品,提高作品成功率。
3、背景音樂響起,, 屏幕配合顯示圖片資料,啟發(fā)學生思路。
4、展示有借鑒意義的作品,提高作品成功率。
綜合實踐教案 篇3
城里孩子一方面對金錢非常漠然,一角錢掉在地上,他們大都置之不理、視而不見;另一方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待遇”又使他們對金錢強烈追求,花錢大手大腳,對父母的勞動缺乏尊重。
出于對以上現象的思考,我們組織學生親歷“掙一元錢、說一元錢、花一元錢”的過程,品味一元錢的價值,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惟艱”的道理,學會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一、準備活動:
教師:
1. 提出活動任務——獨立賺取一元錢。
2. 布置活動時間——星期六或星期日。
3. 要求學生隨時記錄活動情況、心得體會或寫日記,以便交流。
4. 準備攝像機并做好安全等工作。
學生:
1. 自由搭配成組。
2. 討論賺取一元錢的途徑。
3. 給小組命名、明確組內人員分工。
4. 創(chuàng)作小組口號、制作小組招牌。
5. 討論、確定活動地點和時間。
(學生經過自由搭配,共形成 “笨小孩打工團”、“丑小丫排檔公司”、“破爛大王”等六個體驗小組,以到大排擋、超市打工,賣《揚子晚報》、撿破爛等形式來賺取這一元錢。有的小組還創(chuàng)作了別致的口號。)
二、賺取一元錢(略)
三、講述一元錢的故事
講述故事之前,我播放了他們活動時的錄像,學生立刻歡欣雀躍起來,我開始進入主題:“大家現在坐在教室里,也許有千言萬語想向老師傾訴,如果我讓你們用一兩個字概括一下心中的感受,應該是什么呢?”
學生經過討論、權衡,在黑板上分別寫下“苦”、“累”、“尊嚴”等字詞,然后開始爭先恐后地向我“訴苦”:
生1:我們寫下的是“難”。一是找工作難,二是過父母那關難,三是打工難。我先說第一“難”吧……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尊嚴”。有一次,我問一位叔叔要報紙嗎?他沒理我,我又問了一遍,他才抬起頭白了我一眼。更可氣的是,一位叔叔一邊翻看報紙一邊說沒有時間看。我只賣了一次報紙,就有這樣的遭遇,那些整天賣報紙的人呢?賣報也是一種職業(yè),賣報的人也需要尊重!”
(真實的也往往是最生動的,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就不會沒話說。大家經歷不同,但激蕩在一起的,是他們相似的感想。)
四、品味一元錢
講述完各自的故事,我詢問了孩子們的收獲,開始引導學生進行冷靜的思索:“經過了這次活動,你覺得你們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是那些錢嗎?”
生1:我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意思。
生2:我對“社會”有了認識。在飯店我看到有些人吃飯非常浪費,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可惜。而好多窮人卻生活得很艱難。
生3:我覺得我更應該好好學習,F在我們干的是粗活,將來學習好了,就能做世界尖端事業(yè),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生4:我覺得人的品質有差別,有的品行很好,有的品行很差。
生5:我覺得父母掙錢不容易,以前他們讓我少花錢我總不聽,現在想起來真有點慚愧。我想對我的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他的發(fā)言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親歷“掙一元錢”之后,學生漸漸地冷靜下來,他們的記憶就像大浪淘沙一樣開始把活動的思考引向縱深,這時正是進行教育的絕好時機,也正是實現本次活動目標的關鍵點!)
五、花一元錢
為了 “導之以行”,讓學生的深刻想法得以踐行,我們又組織了一次活動——讓學生把辛辛苦苦掙來的一元錢花掉。
學生都顯得很舍不得,紛紛選擇了比較有意義的方式:有的買了學習用品,有的給蹬三輪車的媽媽買了副手套,有的愿意把它捐給希望工程,也有的選擇買幅裝飾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綜合實踐教案 篇4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是中國人繼春節(jié)后重大的節(jié)日,我國祭拜祖先從古有之。那么大家如何寫清明節(jié)的綜合實踐教案?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jié)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jié)氣的變化——清明節(jié)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jié)日的文化延續(xù)下去。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1)知道清明節(jié)的來歷,它是我國眾多民間眾多節(jié)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了解清明的習俗、節(jié)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jié)日所蘊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tài)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fā)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fā)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guī)范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民族節(jié)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三、活動的內容:
1.提出問題,在“清明節(jié)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jié)氣的變化”、“清明節(jié)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找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搜集有關數據和信息;
5.實踐活動:資料搜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fā)現分析問題;
6.交流匯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網上祭掃英烈;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四、涉及學科: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五、教學方法: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六、活動的實施步驟建議:
第一課時:選題分組
認識了解清明節(jié)
一、(一)課前任務:
1.做調查:調查采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jié)是怎么回事?清明節(jié)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后,人們都會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妗⒁胫黝}: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
、纭⒒ハ嘟榻B: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二、學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見,“我所知道的清明節(jié)”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后請學生在匯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3.清明節(jié)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跡,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三、尋找、確定研究話題
1.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食物、有什么意義查找英雄事跡、將觀察采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fā)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題。
四、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匯報與延展
“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
一㈠總結前課任務: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fā)現共性問題
、嬉胫黝}:“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發(fā)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栊〗M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匯報。
二、小組匯報學生評價(訓練評價能力)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采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
三、評出小組活動勝利完成的小組
四、網上祭掃英烈寄托哀思:學生與家長一起到網上祭掃英烈。
五、學生在報告中將自己的想法交流結果總結補充完整。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使民間節(jié)日過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學生
綜合實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搜集贊美母親的詩詞、成語,寫在紙上向同學展示。
2、每天幫媽媽做一件事情,并寫出體驗。
重點難點:
每天幫媽媽做一件事情,并寫出體驗。
教學準備:
課前一個星期每天幫媽媽做一件事情,并寫出體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在班上開一個“交流展示會”,你們都做好準備了嗎?
二、教學過程
1、師宣布:本班“交流展示會”現在開始。
A、讓學生把搜集到的贊美母親的詩詞、成語在四人小組內向同學展示、交流。
B、四人小組組長匯總各組員意見后,面向全班匯報。
C、師。
2、討論區(qū):你是怎樣看待媽媽對自己的'批評的?
3、體驗大行動:A、把課前一個星期每天幫媽媽做一件事情所寫出的體驗在四人小組內匯報。B、四人小組中推選寫得最好的同學向全班匯報。C、師。
三、師:
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交流得很好,看來你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四、布置作業(yè):
讓學生把搜集到的贊美母親的詩詞、成語有感情地讀給媽媽聽。
綜合實踐教案 篇6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了解紙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活動準備資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查閱有關紙的相關資料
活動過程:
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是什么嗎?
。▽W生回答)
其中的印刷術和造紙術與我們的關系更為密切。因為我們幾乎天天與書本打交道。這些書本都是紙做的。其實在紙的世界里,有許多知識等待我們去挖掘,這次活動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奇妙的紙”,好嗎?板書課題。
2.老師先來摸摸大家的底,你對紙了解多少呢?
3.同學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了解得不夠深入。那么,現在請你想一想,你想進一步探究哪些關于紙的知識呢?
4.學生提問,教師板書。
整合問題:
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歸類,整合為幾個大方面。
。1)紙的種類
(2)紙的用途
。3)紙的歷史
(4)紙的.制作……
解決問題:
1.學生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自由組成小組,學生推選出本組的組長。
2.小組討論:打算以什么方式解決本組的問題,要做的活動準備有哪些。
3.制定切實可行的小組活動計劃,完成小組成員分工。
注意:
。1)如何分工,會遇到什么困難,怎樣解決。
。2)以怎樣的形式呈現。
4.各組代表宣讀本組活動計劃,互相提出建議。
5.閱讀方法導航,修改完善計劃。
教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繼續(xù)改進計劃,按計劃認真落實行動,老師期待著下周和大家一起交流活動成果。
綜合實踐教案 篇7
一、活動準備:
在一些地方,我們往往能見到糕點或水果上面插著小巧、精致的小風車、小動物、小傘等,這就是食品的裝飾插件,你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件。
準備彩色電光紙,兩頭尖的圓拄形竹簽幾根(長度約10厘米),珠子兩粒,剪刀、膠水、尺子、鉛筆。
二、活動重點:制作食品裝飾插件。
三、活動過程:
1、在竹簽的一端涂上少許膠水,裝上一粒珠子。(出示圖1)
2、將長寬各為10厘米的彩色電光紙按圖2(出示)對折,再對折,剪成對稱圖案。
3、剪下圖形的中心點,將竹簽另一端插入。(演示)
4、在竹簽上涂上膠水,然后將前后兩片彩色電光紙粘貼緊在竹簽上,一個平面裝飾插件便制作完成了。(演示)
5、仿圖3(出示)試做各種形狀的裝飾插件。
6、你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另一些生動別致的食品裝飾插件嗎?
四、活動思考:
你能制作出圖4(出示)的立體“小傘”嗎?
課后反思:
“食品裝飾插件”是生活中常見的小飾物,樣子很精美、別致,深受小朋友喜歡,讓孩子們動手制作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特別的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向學生講解、演示制作的方法及步驟,激發(fā)學生動手的欲望,通過讓學生試做各種形狀的裝飾插件,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最后讓學生看圖制作立體“小傘”,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嘗試,積極動腦、動手,碰到難制作的地方,可相互交流一下方法,這樣能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綜合實踐教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教案06-09
綜合實踐教案09-25
綜合實踐課教案07-26
綜合實踐教案(合集)08-05
綜合實踐教案【集合】08-17
綜合實踐課教案10-21
關于綜合實踐教案09-01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12-25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5-06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