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桔梗謠》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1
《桔梗謠》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朝鮮民歌,歌曲優(yōu)美輕柔,具有濃濃的民族特色,所以在參加這次片優(yōu)質課評比,挑選教材的時候我一眼就相中了它,一是覺得歌曲好聽,二是可以挖掘的東西比較多。
但在第一次試教后就發(fā)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歌曲很難唱,很多地方的節(jié)奏學生都把握不準。這著實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自己哼唱一下發(fā)現(xiàn)旋律朗朗上口的,可不想居然會有這么多問題,必須得把這些難點拎出來想辦法解決。
一、白白的桔梗呦長慢山野
白白的這里是整首歌曲最難唱的地方,由于前面都是四分音符一個字的,而這第一個白字是二分音符,后一個白字和的字連在一起是一個四分音符的時值,學生總是唱成白白的,所以這個一定要多聽多示范,我先讓學生聽我唱,在跟著我打節(jié)奏,然后在心里跟著我默唱,再是輕輕地跟著我唱,這樣唱下來單句倒是沒有問題,但是放在整首歌曲里的時候,又很容易唱錯了,還得需要老師手勢或者打節(jié)奏幫助提醒她們。
二、只要挖出一兩顆,就可以滿滿地裝上一大筐
這里有2個難唱點,一是只要挖出,這要是一個二分音符,學生容易唱成四分音符然后把這個挖出提前唱了,后面就發(fā)現(xiàn)唱不好找不準節(jié)奏了,同樣地,也是需要老師一步步地幫助和引導學生怎樣去唱好它,借助手勢是非常好的辦法,在唱到要的'時候手輕輕地托一下,學生就能夠懂得了。二是滿滿地裝上,后一個滿地和裝上都是八分音符一個字眼,前面都是四分二分的,學生唱到這里的時候有點跟不上,也是需要循序漸進地來學習,然后加上手勢動作,輕輕地做一下抓的動作,提示學生這2個字唱的要緊湊一點。
這2點是歌曲最難唱的地方,其實這首歌曲每一句都很難唱,最后一句“我們的”處節(jié)奏也是難點,第一句的“桔梗喲,桔梗喲,桔梗喲,桔!币魷时容^難。不僅節(jié)奏音準唱不好,歌曲的感覺也很難唱好,朝鮮族那種柔美含蓄的風格學生表現(xiàn)起來也有點困難。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2
《桔梗謠》是三年級音樂上冊,第八課《豐收歌舞》中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是一首朝鮮族民歌,這首歌展現(xiàn)的是朝鮮族勞動人民山上挖桔梗的歡快場景。根據(jù)學科、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用教師身著朝鮮服飾的超片和鶴舞的律動導入,讓學生充分感受朝鮮族的舞蹈鶴舞的優(yōu)雅美麗,用圖片引導學生對朝鮮族文化有所了解。采用小組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方式,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在歌曲中律動,讓學生在多次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韻律,并進而讓學生再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從而解決歌曲中的難點。讓學生找開火車的聲音的感覺模唱樂曲,既有練聲的效果又讓學生有意識的`再次熟悉歌曲。用相似的樂句引導學生快速掌握全曲。通過欣賞《桔梗謠》的舞蹈視頻,讓學生找準歌曲所表達出的喜悅和歡快的情緒。課堂的拓展方面,教會學生簡單朝鮮族語言道拉基(桔梗),讓學生能夠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歌曲,從而生動形象的表演出朝鮮族人民勤勞活潑的形象。
同時,自我反思,這節(jié)課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像上課講話要精練,不要有不相干的口語出現(xiàn)。而且要加強對課堂時間的準確把握。
總之,經過這次講課讓我成長了不少,作為年輕教師,我覺得自己還得多下功夫,多聽、多看、多想,爭取讓我以后的課上的更加精彩!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3
這次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九課《豐收之歌》。它匯集了欣賞《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以及歌曲《桔梗謠》、《圓圓和彎彎》四首音樂作品,表達了人們勞動豐收的喜悅之情。通過分析,我決定用三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學唱、表演歌曲《桔梗謠》,第二課時欣賞《豐收之歌》學唱《圓圓和彎彎》,其余內容放到第三課時。今天,我想就本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向大家詳細地談一談。
首先,我想對這教材內容說說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謠》采用3/4拍節(jié)奏,音樂輕快明朗,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帶有舞蹈性節(jié)奏的朝鮮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級小朋友的欣賞學習。歌曲共有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整首歌曲前后既統(tǒng)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一個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從中,可使學生觸及到朝鮮族優(yōu)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國豐富的少數(shù)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聽、唱、舞、奏、創(chuàng)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風格。
2、能邊歌邊舞表演《桔梗謠》,表現(xiàn)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
3、鼓勵學生自選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在聽、唱、奏、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體驗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音樂風格,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確定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chuàng)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鑒于以上理念,我決定采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chuàng)等實踐活動穿插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唱中有創(chuàng),動唱結合;聽中有創(chuàng),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那么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讓學生跟著《朝鮮夢》這富有朝鮮族特色的音樂聲,做拉裙子的動作點步進教室,師生共同律動。
待音樂聲結束后,師生用音樂語言相互問好。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感受朝鮮民族的音樂風格。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朝鮮族音樂來營造課堂氛圍,其次又通過引導學生聽、律動等形式,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先請學生欣賞課件演示朝鮮族人民的服飾,民族特色文化活動。
2、然后師生展開關于朝鮮族風情的.交流討論。
3、鼓勵學生照著課件上的舞蹈動作,和老師一起學一學,動一動。
4、老師小結。使孩子們明確: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民歌優(yōu)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他們的舞蹈舞姿優(yōu)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借助課件,通過欣賞、交流、學習舞蹈等方式,不僅使學生了解到許多有關內蒙古民族的風土人情,激起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又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三)、學唱歌曲《桔梗謠》
1、解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2、聆聽范唱,教師邊唱邊舞,激起孩子的興趣
3、學唱曲調:把曲調做成七張卡片,每張卡片4小節(jié),并編號。然后,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學會演唱曲調。
4、再次聆聽范唱,學生跟唱幾遍,接著跟琴填唱歌詞學會演唱歌曲《桔梗謠》。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對于曲調的學習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易化難點,再通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練唱活動變成了有意思的學習,即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表現(xiàn)欲望,又增強了群體意識,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
四)表現(xiàn)歌曲《桔梗謠》
1、組織學生討論,這首歌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題:勞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我們要熱愛勞動。
2、老師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伴奏樂器,按課本上提示,為歌曲伴奏。
3、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恰當?shù)墓?jié)奏型,為歌曲伴奏。
4、師生一起復習朝鮮族的舞蹈動作,鼓勵孩子們?yōu)楦枨槲琛?/p>
5、開個小型的演唱會,請孩子們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樂課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悅的感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通過唱、舞、奏等創(chuàng)編活動,他們的興趣、創(chuàng)造性、個性、社會性都得到程度的激發(fā),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此外也進一步地深化主題: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桔梗謠》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xiàn)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能成為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就是我們教師永遠孜孜不倦的追求!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感覺教學方法比較有針對性,一開始用律動游戲,讓學生通過身體體驗二拍子和三拍子的韻律,學生通過身體的擺動得到的體驗比老師講解來的更直接更深刻。在分析歌曲有幾個樂句組成時,我提示學生“可以結合歌詞去聆聽,感覺到哪兒,歌曲有了明顯的停頓和呼吸”,在教師的提示下,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感受出歌曲是一四小節(jié)為一個樂句的,這不僅能使學生高效率的聆聽歌曲,還能為以后學習分析歌曲結構打下基礎。當學生找出有幾個樂句后,我有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找出相同的樂句,讓學生了解到歌曲的發(fā)展一般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當找出規(guī)律后,你會對歌曲有個更加宏觀的認識,而且會發(fā)現(xiàn)歌曲,歌曲變得簡單易學,當學生發(fā)現(xiàn)歌曲是圍繞一二樂句展開始,我就順勢讓學生跟琴學唱一二樂句,自學后面的.樂句,整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不足之處:對比樂句之間的異同時,講解知識過多,學生聆聽較少。
由于時間關系,在課的后半程有些環(huán)節(jié)“蜻蜓點水”似的,草草一過,意義不大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5
一、教師教學方面
我這節(jié)課在導人方面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朝鮮族語言演唱了《桔梗謠》并表演了朝鮮族舞蹈的基本步伐,讓學生仔細的觀察舞步的規(guī)律,引出三拍子的特點,并教授學生三拍子的指揮手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韻律特點。由于我課堂上的語言表達非常切合孩子們的話語,讓學生感覺老師很有親和力,在教授過程中走到學生當中,縮短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這也是新教師所占有的優(yōu)勢,學生覺得很新鮮,注意力也相對要集中些。當然,在聽取了教研員的反饋后更是感覺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弊端與不足。學生隨音樂律動進入教室時的音樂選擇、學生動作方面都有所欠缺,應選擇時間很充分的音樂伴奏,否則學生沒等做完動作就已經停止了音樂,使課堂缺乏完整性。教師進行發(fā)聲練習時的過度語言要巧妙的連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不要求很死板的`進行一項一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也應該選擇很柔和的音樂作為一種動令音樂,絕對不能影響課堂的氣氛。在指導學生演唱時,如果能有效地運用三拍子的強弱關系進行處理,會讓學生更容易進入歌曲意境。
二、學生參與性
導課時穿插了一句韓國話“加油”,讓學生覺得很新鮮,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在學生們稍有不集中時,用語言和動作馬上就能使學生精神起來。老師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的時候,需要同學們給老師指揮,這就使學生們起了勁。在歌曲編創(chuàng)動作時,大膽的進行的編創(chuàng),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注和鼓勵下更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并以此激發(fā)全班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音樂課堂成了孩子們學習的天堂。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同學們都參與到了課堂中,配合很默契,課堂氣氛非常的好。
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灌輸任何思想,而是在歌曲的意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暢游在夜空中的快感,鼓勵學生們要好好的學習,長大了去圓自己的旅游夢。這節(jié)課我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了一種意境,讓學生們在優(yōu)美、寧靜的旋律中去體驗和 表現(xiàn)歌曲的詩情畫意,讓學生走進朝鮮,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行為。
不足之處在于提出問題的都是教師,還沒有達到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度,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體現(xiàn)還不夠充分。在學生自我評價這一方面也體現(xiàn)得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實踐提高。
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6
《桔梗謠》這節(jié)課表演朝鮮族舞蹈的基本步伐是個重點,讓學生仔細的觀察舞步的規(guī)律,引出三拍子的特點,并教授學生三拍子的指揮手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韻律特點。由于我課堂上的語言表達非常切合孩子們的話語,讓學生感覺老師很有親和力,在教授過程中走到學生當中,縮短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這也是新教師所占有的優(yōu)勢,學生覺得很新鮮,注意力也相對要集中些。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弊端與不足。學生隨音樂律動進入教室時的`音樂選擇、學生動作方面都有所欠缺,應選擇時間很充分的音樂伴奏,否則學生沒等做完動作就已經停止了音樂,使課堂缺乏完整性。教師進行發(fā)聲練習時的過度語言要巧妙的連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不要求很死板的進行一項一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也應該選擇很柔和的音樂作為一種動令音樂,絕對不能影響課堂的氣氛。在指導學生演唱時,如果能有效地運用三拍子的強弱關系。
【《桔梗謠》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樹謠》教學反思02-12
《神州謠》教學反思03-27
《神州謠》教學反思7篇03-30
神州謠教學反思(通用5篇)06-29
小班教案手指謠反思12-13
小班音樂教案《手指謠》反思12-21
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教學反思01-16
《神州謠》 教案03-22
《手指謠》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