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畫的魚最大》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誰畫的魚最大》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誰畫的魚最大》教案1
我說課的題目是《誰畫的魚最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九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為欣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通過欣賞農民畫讓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一條大魚。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魚的外形、色彩、花紋,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能大膽的作畫,畫出一條大魚及魚身上美麗的花紋
2.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fā)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魚畫大。
四、教學方法
本著“高效課堂,快樂教學”的理念針對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點以及本課特點,課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情景導入法、直觀教學法、指導觀察法、啟發(fā)想像法等;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chuàng)造。
五、教學過程
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課的教學中。(直觀了解魚的形態(tài)各異;感受自然的美。)
講授新課
。ㄒ唬┦紫韧ㄟ^圖片分析魚的外形結構
。ǘ┙又鍪竞芏嗝利惖聂~,分析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先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條小魚為什么,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小魚的各種外形,花紋和色彩。
。ㄈ┙又寣W生思考如何在紙上畫一條大魚,出示兩條一大一小的魚,通過對比發(fā)現哪一條更適合,通過圖片對比讓學生更直觀的發(fā)現應該怎樣畫一條大魚?接著我示范如何畫?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
(四)接著出示一條更大的魚,再這條大魚的對比下我的魚就顯得小了,讓學生初步的了解對比。并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老師畫的魚變大?通過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添加小魚和人將大魚襯托的更大。
。ㄎ澹┏鍪疚沂孪韧瓿傻囊环髌罚俪鍪緝(yōu)秀學生的作品賞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海底繪畫比賽,將評選出最大最美的魚。
在評講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做評委并評選出優(yōu)秀評委,一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點評的時候學習借鑒其他學生優(yōu)秀的地方。
最后讓學生投票選舉出本次比賽最大最美的魚,并頒發(fā)獎品以此作為鼓勵。
六、小結
小結的部分我依舊通過欣賞海底世界的錄像來結束本科的教學,一是將學生從比賽創(chuàng)作中拉回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保護環(huán)境保護人類的好朋友魚兒。
《誰畫的魚最大》教案2
一、教學對象
小學一年級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教學內容:人民美術版小學美術教材一年級的《誰畫的魚最大》一課。
2、教學目標:
A: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系,知道大小是在事物的對比中產生的。
B:能大膽作畫,充滿畫面,畫一條大魚。
C:培養(yǎng)學生對畫畫的興趣和繪畫技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2、難點: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的魚有什么區(qū)別,如何發(fā)揮想象力把魚畫得充滿童趣并將魚畫大。
四、教學準備
1、教學用具準備:教學課件、彩筆、規(guī)格相同的白紙、剪刀。
2、學生學習用具準備:彩筆、油畫棒、剪刀。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播放海浪拍岸的錄音,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海浪聲。(課件出示大海的圖像)
師:你們見過大海嗎?你知道大海里什么動物最多嗎?
學生:魚。
(課件出示許多魚在大海暢游的圖片)
2、教師拿出一個金魚缸,里面有兩條大小不同的魚。
師:比一比,金魚缸里的魚哪一條最大?
由此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要比賽看誰畫的魚最大。
。ò鍟n題:誰畫的魚最大)
。ǘ┲v授新課
1、魚的形狀:
、傩蕾p:形狀各異的魚。
②提問:魚有哪些形狀?
。▽W生回答,老師同時粘貼各種形狀的魚)
、蹘煟号,原來魚有那么多種形狀,那魚兒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ㄕn件出示魚的畫法步驟圖)
2、老師示范:
老師在教學投影上示范畫一條大魚,使學生明白如何才能突出特征將魚畫大,提問學生:“你們還能想出別的畫法嗎?”同時啟發(fā)學生運用生活中所見的各種線條,如:衣服上的線條等來裝飾魚身上的花紋,大膽發(fā)揮想象力,畫出各種各樣的魚,3、魚的色彩:
、賹①N在黑板上的各種形狀的魚有色彩的一面反過來,讓學生感受色彩的美感。
、谛蕾p色彩斑斕的魚的圖片。
4、魚的動態(tài):
請幾個學生做魚游泳的動作,欣賞魚尾巴不同方向擺動的動畫片,學生從中了解到可以在畫上畫出魚的不同動態(tài)。
5、欣賞畫家的'作品和小朋友的畫。
。ㄈ﹦邮肿鳟
讓學生用同樣大小的紙作業(yè),大家一起比賽看誰畫的魚最大,教師巡視指導。
。ㄋ模┱故、評比
教師將黑板畫成大海,讓學生將畫好的魚用剪刀剪出貼進“大!崩,師生一起來評論:誰畫的魚既大又漂亮?
大家討論:如果把魚畫小了,可以怎樣加以裝飾使之變大?
(五)總結
師:同學們,你看,我們的大海多美啊,魚兒游得多快活啊,我們平時要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愛護大自然,使魚兒生活得更快活,讓世界更美麗。
宣布下課,讓學生收拾好學習用具,模仿魚游泳的動作“游”出教室。
反思:教師用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來使用教材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資料,豐富知識,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通過欣賞分析,了解魚的特征,把魚畫大畫漂亮。同時,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動力能力,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力,敢于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誰畫的魚最大》教案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一冊的第九課《誰畫的魚最大》。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評價展示這五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的設計正是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小學美術知識線條系列中的一個內容。線條隨著兒童涂鴉的開始,伴隨兒童的成長,逐漸成為孩子們表達內心世界的主要手段。讓學生從比較魚的大小,到認識魚的形狀和特點,再到通過欣賞農民畫《戲魚》,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魚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繼而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因此我確定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魚的形狀和特點,引導學生大膽作畫,畫一條充滿畫面的大魚,知道大小是在比較中產生的。
2、增長學生知識,受美的熏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學生友善的意識。提高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審美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魚的美,理解魚的外形和顏色,用所學知識畫一條充滿畫面的大魚。
教學難點:
了解魚的'外形和顏色,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把魚畫大畫漂亮。
二、教學方法: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法;評價展示法等。
三、學法指導
課堂開始以猜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彩的動畫和圖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圖片的直觀欣賞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線條在繪畫中至關重要的作用。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容結構、發(fā)展過程,有利于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
四、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過程由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ㄒ唬、謎語導入:
出示謎語:身體像樹葉,尾巴像折扇,沒腳也沒手,能在水中游。 讓學生都來猜謎語,以輕松的游戲方式切入主題,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接著板書課題:《誰畫的魚最大》。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啟發(fā)引導法”,以實例為線索,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交替采用啟發(fā)、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ǘ⑻骄糠椒
1、展示海底動畫。
海底的景色瑰麗無比,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向往。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和故事,學生爭先恐后地各抒己見,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2、展示藝術作品。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作品中的魚與自然界中的魚有什么不同?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直觀了解魚的種類、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紋圖案,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學習簡單的繪畫方法,掌握畫大魚的方法。讓學生課后繼續(xù)加以探究,學會注意觀察事物。作品的挑選緊密聯系課題,通俗易懂,使教材內容得到有機補充,并使這一課的教學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3、創(chuàng)作表現
小組合作,每人畫出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魚,引導花紋、圖案、顏色的選擇。
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以“流動”組員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及時對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如構圖中存在的過空現象、主角與背景的繪畫順序等,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創(chuàng)作。有了以上的創(chuàng)作情境,學生對魚的認識理解會在他們的作品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表現出來。
五、評價展示
1、教師把各小組完成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互相評獎。
2、在展示的作品中找出一條最小的魚。討論如何把小魚變成大魚。
學生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共同討論,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畫面中可以利用線條的疏密來體現畫面的美感,這種“探究性”評價方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誰畫的魚最大》教案】相關文章:
《最大的麥穗》教案07-06
《最大的書》教案09-24
《最大的麥穗》教案06-30
《最大的“書”》教案08-21
最大的麥穗教案04-11
《最大的書》精品教案07-12
《畫》教案07-24
《畫》教案08-30
《好吃的魚》教案10-26